1月28日,区委书记李志军主持召开全区1月份乡村振兴讲评会。他强调,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在全市率先建成农业强区”总目标,保持定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区委副书记陈华出席。
会前,与会人员观摩了西团镇新中村、西灵村,车览了描花村、西团村,零距离了解当地富民强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新中村村组干部带头创办梨园,由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依托绿野新中农业园区资源优势,梨园实现了种植有技术、管理有服务、卖果有销路,预计2025 年挂果丰产后可亩产8000斤、增加村级经营收入80万元。该村还发展了10亩优品果园、5亩采摘园等强村富民项目,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李志军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富民机制,汇聚共富合力。庭院经济大有可为,目前该村带动167户群众利用房前屋后“方寸地”开展“大蒜+青椒”轮作模式,让“小庭院”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在村里的河坡上栽种经济林果,对符合条件的河道开展增殖放流,不仅实现了经济增收,还增强水生态环境修复能力。李志军要求大力推广庭院经济、河坡经济等富民强村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努力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西灵村将助餐点放在困难群众家中,并指导其种植菌菇发展辅房经济,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村里的手工作坊内,几名妇女熟练地做着手工活儿,每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看着群众满意的笑脸,李志军很欣慰,他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住安全底线,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随后召开的讲评会上,全区各镇(区、街道)分别围绕乡村振兴汇报最新进展,交流经验做法,探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李志军认真听取汇报,对各板块工作开展情况逐一点评,就下一步发力方向、工作重点提出要求。他指出,各板块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要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创新观念、思路和手段,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更具特色的做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扎扎实实、可观可感的成效。
李志军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通过让老百姓参与,解决“谁来干”和“长期干”的问题。坚持多样化发展,聚焦各自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大“三年提升行动”方案落实力度,细化工作任务,鼓励引导支持村干部更好发挥带头作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推动富民增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全面推广手工、辅房和庭院经济等模式,共同推动富民强村。要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用好积分兑换、“红黑榜”等举措,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加快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解决好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强化乡村社会治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获得感,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夯实队伍基础,树立重实干、讲担当鲜明导向,大力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夯实文化基础,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区领导黄同城、朱梅芳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