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各有关民营医院:
现将《2022年全区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盐城市大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4月7日
2022年大丰区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2年大丰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中医药强区为统领,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力度,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1.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密切部门沟通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全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二、优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2. 推进中医院基础条件和重大项目建设。对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医疗服务技术项目建设,推动中医院晋等升级争创三级中医院。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抓手,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强化信息数据质控,提高重点科室、技术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发展效益,高质量完成绩效考核工作。持续推进中医院医共体建设。
3. 拓展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中医馆建设,小海中心卫生院建成五级中医馆,三龙中心卫生院、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驹中心卫生院、三院等4家建成四级中医馆,刘庄镇卫生院、草堰镇卫生院、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丰镇卫生院4家建成三级中医馆,其余各单位原有基础上巩固提升。扩大运用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服务,推广实施10项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项目。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年内中医阁实现全覆盖。30%的村卫生室能扩大运用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4. 加强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建设。人民医院要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设置中医二级学科或专业组,以分级诊疗、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构建完善中西医结合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中西医临床协作,形成可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妇保院要将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设立,开设中医病床,促进中医药工作发展。
三、发挥特色传承创新,有效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5. 培育创建中医临床优势特色专科。强化省、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院际合作,建立医联体或发展专科专病联盟,严格临床重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中医院确保骨伤科通过省级重点专科复审验收,年内分别建成1个省级和2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有条件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争创中医特色科室和特色专病专科。
6. 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中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制定治未病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中医院治未病技术资源优势。注重将中医治未病融入健康教育促进常态性工作,拓展治未病服务项目,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提供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健康咨询、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以及传统疗法干预等系列服务。区、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开展治未病工作,全面打造区域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
7. 推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基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发展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医疗康养机构的中医康复特色,推广心脑血管、糖尿病、骨伤等中医康复技术。中医院要规范康复医学科建设,规范康复综合技术服务项目,形成区域中医药康复技术服务特色。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部设置中医康复治疗室,三院养护院、瑞鑫养护院、仁爱护理康复医院、广济中医院要强化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及中医康复设施配套建设。人民医院要推进康复医学科传统康复治疗室建设,扩大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配置使用,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8. 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医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力度,加强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鼓励申报各级中医药类别课题,支持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促进中医药技术方法创新,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9. 强化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加强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建设,健全中医药急诊急救体系和应急救治专家队伍。推进中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中医疫病防治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10. 加强中医药服务规范化管理。部门联动强化中医药行业监管。组织成立中医质控委员会,抓好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中药药事管理、病历质量、中医技术服务等方面监管与督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命名,加强“三伏贴”等临床应用管理,推进中医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加强中医备案制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监管,做好中医类诊所设置新标准的落实和中医类诊所备案工作。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不断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
11. 拓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基层工作站规范建设,通过名医名家传帮带、游学研修等形式途径,深入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系统培养中医药人才,组织青年中医拜师传承。加强中医临床学科专科领军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实施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及传统医学师承人员报名审核工作。
12. 加强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严格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师承教学制度管理,提高中医住院医师规培质量。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组织中医药青年人才“学经典、用经典、传承经典”巡讲活动,传统中医技能竞赛。组织开展西学中培训,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
13.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依托中医院,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建设,通过专病专科轮训、专业专题集训、进修学习深造等多种途径,培养中医馆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队伍。加大基层中医人员招录力度,强化基层中医人员能力提升,合理安排基层中医人员的工作岗位。组织基层医生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实训。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中医药信息服务能力
14. 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中医院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运用等级建设。中医院信息系统全部接入省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和国家中医药服务统计调查制度。
15. 优化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基层中医馆医疗健康信息系统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接口升级改造。加强中医院与基层中医馆区域技术协作,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体质辨识仪、远程会诊等)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扩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应用。
六、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持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16. 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进医疗机构、村(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场所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教育,组织开展第12届“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等活动,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管理条例》、中医药文化特色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中医院发挥中医龙头作用,组织开展岐黄校园行、中医药下基层服务等活动,要加强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的管理,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深入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升工作效能
17. 促进党风行风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和行动上。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四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着力打造行业清风正气,做好平安医院建设和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