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农业农村局、开发区社事局、港区农办、区直有关单位:
综合分析2021年我区农作物病虫发生基数、作物布局与品种抗性等因素,预计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为有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保障全年粮食和农业丰产丰收,根据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2021年江苏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结合大丰实际,特制定《2021年大丰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2: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3: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4:2021年果蔬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2月19日
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2月19日印发
附件1:
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小麦病虫害以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三病一虫” 和恶性杂草为主攻对象,兼顾小麦条锈病,抓住关键时机和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一、小麦赤霉病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切实做到“用准时期、用对药种、用足药量、防足次数”。一是适期用药。首次用药须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坚持两次用药不动摇,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大发生田块需防第三次;若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二是合理选药。积极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替代多菌灵、多酮等抗药性强的药剂品种,推进赤霉病防控药剂升级换代;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单剂。三是科学施药。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其中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四是干燥入库。适时抢收,去除病粒,干燥入库,防止湿籽入库增加毒素污染风险。
二、小麦白粉病
要掌握在发病初期主动用药防治。即小麦拔节孕穗期,对早发重发田块,病株率达5-10%或病叶率达1-5%的田块单独防治,压低病情发生基数;抽穗扬花期病株率达15%或上部三张功能叶病叶率达20%,结合赤霉病防控,一并用药进行防治,重发地区第一次防治后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喷匀喷透,药剂品种可选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腈菌唑、氟环唑等。结合小麦赤霉病防治时,慎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
三、小麦纹枯病
2月底至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拔节初期,纹枯病菌侵茎前、病株率达5-10%开展防治;对重发田块,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已唑醇、井冈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可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自主飞行植保无人飞机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或傍晚施药。
四、小麦条锈病
在加强田间监测的基础上,对早期零星发生区,做到 “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打点保面,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流行风险。在穗期病叶率达5%,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等。
五、小麦蚜虫
重点抓好穗蚜防治,对百穗蚜量达500头或有蚜穗率达5-10%时,及时组织开展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等。
六、麦田杂草
准确掌握防控时期。早春掌握在禾本科杂草齐苗后进行防治,阔叶杂草防治严格掌握在小麦拔节期前用药,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要在日均温5℃以上抢晴天用药防除,避免在低温寒潮前后用药,低洼积水田谨慎用药,以免发生药害。科学选择药剂品种。要根据草相以及抗药性等情况,选用对路药种。对以罔草、看麦娘属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可选用唑啉草酯、异丙隆、三甲苯草酮等药剂防除;对以猪殃殃、繁缕等为主的阔叶杂草,可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等药剂防除;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块,可选择上述两类药剂组合用药;严禁选用长残留期除草剂,避免影响后茬作物。
附件2:
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水稻病虫害主要以“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四虫二病”及稗属杂草、千金子、水苋菜属杂草为重点,强化监测、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科学防控。
一、稻飞虱
以褐飞虱为重点,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基础上,对达标田块适时科学开展药剂防治。一是农业、生物防治。加强水稻健身栽培及水肥管理;有条件地区田埂种植芝麻、大豆、黄秋葵、菊花等蜜源植物涵养天敌,沟渠边种植替换寄主茭白保护天敌;采取稻鸭共作模式,生物捕食稻飞虱;偏轻发生年份及区域,于害虫低龄期或发生初期施用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二是化学防治。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减轻后期防治压力,严防穗期暴发成灾,重点抓好五(2)代白背飞虱与六(3)代褐飞虱的防治,掌握在害虫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对抗性褐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等高效低毒单剂或其复配剂,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停止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在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
二、稻纵卷叶螟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辅助,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培育壮苗。二是理化诱杀。应用食诱剂诱杀雌雄成虫或性诱剂诱杀雄成虫。三是生物防治。于成虫高峰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制害虫卵量;中等及以下发生年份,在卵孵盛期施用Bt、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甘蓝夜蛾NPV 等生物农药。四是化学防治。以保护功能叶片为重点,坚持“前松后紧、达标用药”的策略,于卵孵盛期至1~2 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剂。
三、螟虫
坚持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为主,结合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一是农业防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黄秋葵、硫华菊等显花作物保护涵养天敌;应用性诱装置诱杀雄成虫;田埂边种植香根草诱集螟虫;虾稻田等稻田综合种养田块可因地制宜开展灌水闷蛹,压低螟虫发生基数。二是生物防治。掌握在成虫高峰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或者选用乙基多杀菌素、Bt等生物农药防治。三是化学防治。对大螟,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于大螟卵孵盛期内水稻破口初期用药控制白穗,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等药剂。
四、稻瘟病
坚持“抗病品种种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关键”的防控策略。一是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二是药剂防治,把握“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防治思路。常发区可用肟菌·异噻胺种衣剂拌种,或者在移栽前喷施三环唑等送嫁药,预防前期稻瘟病的发生。苗、叶稻瘟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稻瘟在破口初期用药预防,阴雨寡照天气多的年份,在齐穗期再用药一次。轻发生年份可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单剂及其复配剂;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选用三环唑、稻瘟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化学药剂。
五、纹枯病
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适时施药防治。一是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植株群体通透性,降低植株间湿度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科学肥水运筹,适时搁田,提高群体质量。二是坚持“早治狠治”的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分蘖拔节期防控,首次施药时间提早到病穴率5%,发病初期选用持效性长的嘧菌酯、氟环唑、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醚菌·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剂。一般发生年份和区域,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蛇床素、低聚糖素、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
六、稻田杂草
坚持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防除策略。通过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培育壮苗健苗,发挥生态控草作用;科学选择药剂品种,适时开展化学除草。一是实施轮作换茬。对上年草害严重的水稻田实施轮作换茬,减轻杂草发生基数,压缩重草田面积。二是开展种子精选。精选水稻种子,汰除混杂在水稻种内的杂草种子,指导农户做好自留种的筛选工作,减少杂草种源。三是培育壮苗健苗。提高整地质量、合理运筹施肥,促进水稻壮苗早发,增强抗逆性;大力推广中耕除草等技术,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四是科学开展化除。坚持“治早治小、封杀结合”的技术模式,选择丁•恶、丙•苄、五氟磺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灭草松、2甲4氯等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附件3:
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玉米病虫防控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为主,同时兼顾棉铃虫、小斑病、锈病等中后期病虫,及时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开展综合治理,降低危害损失。
一、草地贪夜蛾
按照“严密监测、全面扑杀、分区施策、防治结合”的总体要求,主攻春夏迁入代害虫,诱杀成虫,扑杀幼虫,确保玉米等作物不连片成灾,害虫不大规模迁飞扩散。一是加强监测预警。按照统一方法,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区域联合监测,信息实时共享,推进自动化监测设备聚点成网,提预警水平,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二是实施综合防控。示范种子处理技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进行玉米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预防苗期危害;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生物防治,在中低虫量发生区,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低龄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等自然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安全使用,提高防控效果。
二、玉米螟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理化诱杀和生物防治为补充,适期化学防治为重点”的防控策略。一是农业措施。将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降低害虫发生基数。二是理化诱杀。在成虫发生盛期,综合运用灯诱、性诱、食诱等成虫诱杀技术,减少产卵量、压低发生基数。三是生物防治。人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等天敌控制害虫;在害虫低密度发生区,掌握在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四是化学防治。对为害株率达10%或百株卵量 达5块的田块,掌握在低龄幼虫期,于清晨或者傍晚,喇叭口期灌心,或穗期对准玉米心叶、花丝和雌穗等部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附件4:
2021年果蔬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果蔬病防控以斜纹夜蛾、烟粉虱、梨小食心虫、灰霉病等二类病虫为主攻对象,兼顾其他病虫,抓住关键时期,落实关键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危害损失。
一、斜纹夜蛾
优化作物布局,种植斜纹夜蛾非喜好寄主和水(湿)生蔬菜;灌水灭蛹;在主害代前代次成虫始见期,抓好灯光诱杀、食味诱杀和性诱杀;使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病原线虫、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虱螨脲、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化学农药。
二、烟粉虱
清洁田园,育无虫苗,压低越冬大棚内寄主虫源基数;冬春季棚内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释放丽蚜小蜂、异色瓢虫等生物天敌,应用苦参碱、黎芦碱等生物农药控制棚内种群数量;春末夏初揭膜前进行闷棚、熏蒸和药剂狠治,减少春季棚内繁殖烟粉虱成虫扩散迁移。夏秋季对露地蔬菜,掌握在害虫低龄若虫期,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药剂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等单剂或复配剂,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性产生。
三、梨小食心虫
在优先采用害虫性迷向、性诱剂诱杀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成虫监测情况,抓住防治适期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有条件的果园,从3月中旬至9月底,在果园内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剂,通过在田间释放高浓度雌成虫性信息素,干扰雌雄成虫交配、减少下一代虫量。未使用性信息迷向技术的果园,采用性诱剂监测成虫发生动态,每亩悬挂1个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结合性诱监测结果开展化学防治。抓住越冬代成虫高峰和一、二代成虫高峰后5-7天以及三代成虫始盛期等几个关键时期,科学开展化学防治,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的用药时间要提前3-5天。可选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灰霉病
合理运筹水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通过膜下暗灌、少量多次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清除菌源,结合农艺管理及时摘除病果、病花、病叶、残败花器花萼等,减少棚室菌源;生物农药预防。病情较轻的棚室,在发病初期使用多抗霉素、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预防;在发病较重田块,推广使用腐霉利、异菌脲、啶氧菌酯、嘧霉胺、啶酰菌胺、氟菌·嘧霉胺、氟菌·肟菌酯、啶菌恶唑、氟啶胺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全棚喷雾施药后,要及时通风降温,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和轮换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注意安全用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摘,确保农残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