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民委员会、各部门、各单位:
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现将《小海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进一步分解落实,强化责任,硬化措施,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以上通知,希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小海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7日
附件
小海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我镇按照决策部署,开展以“四治理四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为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现制订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跃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村庄环境美丽宜居,乡村风貌农韵特色彰显,美丽田园乡村大格局基本形成,为建设美丽小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2021年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组织对我镇农村户厕开展全面排查,对2013年以来全省范围内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因地制宜推进分类整改,对问题较轻、不影响使用的,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导致的问题厕所,力争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改。杨树村、徐南村作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圩村作为盐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今年底每个村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50户。(牵头领导:翟东芳、严雪芹;责任部门及单位:各村(居)、卫生院。)
(二)着力整治集镇及撤并镇环境。根据《大丰区各乡镇城市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着力整治集镇及撤并镇环境,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一是镇容秩序管理。做到无流动摊点,无乱挂、乱晒、乱张贴,无出店和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无未经审批的各类展销活动,无门市装修未设置围挡现象。二是户外广告管理。无横幅、灯箱、戗牌,无门面、橱窗广告,无未经审批的户外临时广告宣传品,无未经审批的店牌店招,无未经审批的大型户外广告、竖式广告牌。三是市场秩序管理。市场外部:环境卫生确保做到零星垃圾不超过3处(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市场周边无“牛皮癣”、无乱披挂、无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市场内部:有禁烟标识;无吸烟现象;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软管卷盘齐全,在有效期内),且无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现象,逃生导向标识清晰规范;功能分区合理,活禽宰杀实行分区隔离;设置校称处并提示;市场周边车辆停放有序。四是违法建设管理。无新建违法建设;对群众举报或上级交办的老旧违法建设,须及时联系村居共同通知拆除。新建违法建设发生后,一日内应当予以责令停工并在十日内帮助当事人拆除,对工程量较大或发生阻挠执法的应当及时上报,组织好集中执法并及时予以拆除。五是停车秩序管理。科学施划镇区停车泊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定点、有序停放;文明停车指示牌清晰,街道循环畅通。六是环境卫生管理。加强集镇道路的保洁管理,建立稳定的专业保洁队伍,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确保道路干净整洁,无漂浮、无积灰、无烟头。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力度,公厕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专人保洁,公厕内外干净,无蚊蝇、异味。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合理布局和配置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基础设施,及时组织添置、改造、更新并加强日常管护,垃圾桶无破损、脏污,垃圾日产日清,无满溢现象。(牵头领导:仇露;责任部门及单位:城管队、环卫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相关村(居))
(三)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根据已编制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供水设施建设、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同步,集成、筛选一批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技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鼓励运用 PPP、EPC+O 等模式,培育多元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主体。抓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完善管理体系,今年底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高到100%。加快推动城镇污水管网逐步向周边自然村庄延伸,由村级“建有率”迈向“通户率”,由提升“建成率”转向提高“使用率”,并与农村改厕有效衔接,提高农户受益率和覆盖面。今年底,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和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提升至3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牵头领导:单金华;责任单位:各村(居)、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
(四)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全年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有效推进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突出抓好河道“两违”问题整改、生态河道建设、生活污水处置、工业污染防治、种植养殖污染控减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及生态河道建设,在保障河道原有灌溉、除涝、供水、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河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形成一河一景。推动重建河道生态链,通过大量投放鲢鱼、螺蛳等水生物,利用生物净化水体,确保辖区内河道年均水质不低于Ⅴ类。深入开展县乡河道整理清洁生态提升专项行动,全镇县乡河道做到水面清洁,无生产生活垃圾及其他漂浮物;岸坡整洁,无乱建乱堆、乱垦乱种现象;植被连续,配置合理,无大面积裸露。(牵头领导:黄翊、翟东芳、仇露;责任部门及单位:各村(居)、水利站、建设和生态环境局)
(五)着力提升重要交通要道沿线环境面貌。着力提升沈海高速、351省道及方大线、港小线等重要交通要道沿线环境面貌,逐步实现“八无”;一是无违章建筑,沿线道路两侧各类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无残垣断壁、无有碍观瞻的构筑物、无破旧建筑物、无非法广告设施;二是无乱堆乱放,沿线道路两侧各类乱堆乱放得到有效整治,家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无废品收购点,林带内无杂草、无杂物、无垃圾,农田内无堆积或抛弃的农作物秸秆;三是无破旧房屋,沿线陈旧斑驳的墙面全部进行出新,动员沿线C级、D级危房农房户进城入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村庄点建房或原址翻建,“危旧破矮空散”农房全部拆除;四是无污染河道,沿线河道常年保持水面洁净、水流畅通、坡岸整洁,无黑臭水体、无畜禽粪便排放、无农业面源污染、无有害水生物、无漂浮物、无坝埂、无围挡、无违建码头、无鱼罾鱼簖、河坡青坎无耕翻种植,沿线沟塘疏浚整治到位,沿线条排沟全部清理疏通;五是无杂乱环境,村民留用的草堆一户一个,全部整齐堆放到视线的背面,杂物堆全部移至视线背面规范堆放,沿线1000米范围内畜禽棚舍及鱼棚全部拆除;六是无残缺绿化,全面提升沿线道路绿化、水岸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水平,无歪斜倒伏树木,无断头树木,无枯死树木,无断垄绿化;七是无零星散坟,沿线300米以内的散坟迁移至当地公益性公墓,沿线300至1000米以内目测到的墓群采用密植蜀桧、夹竹桃、法青等常绿植物遮挡;八是无乱接杆线,沿线道路两侧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线路杆线架设整齐、美观、安全,无私接乱拉、借杆架线、电杆倾斜、废弃杆线残留等影响环境和安全的现象。(牵头领导:翟东芳、仇露;责任部门及单位:各村(居),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所、民政办、城管队、水利站及供电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小海广播站)
(六)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治理村庄生活污水,实施“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建设文明乡风。同步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高质量发展定位,确保11月底全区所有规划发展村庄建成美丽宜居村庄,非规划发展村庄实现村庄整洁干净,全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结合农房改善工作,根据农民意愿,修缮残缺破损外墙,出新斑驳脱落墙面,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动员农民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或在老村庄改造提升住房条件。分类整治村庄内的广告横幅标识标牌,清理拆除乱贴乱画、乱拉乱挂、违法及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修缮的广告设施,修缮更换需要保留的破损、陈旧的广告、标识牌,清理私搭乱建。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规范设置垃圾收集容器、运输车辆,按“二分四分法”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加强“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管控,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巩固提升省级绿美村庄和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水平,年内创成绿美村庄1个,创成五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0个。今年化肥削减量(比2020年下降)0.6%,农药削减量(比2020年下降)0.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0%,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率达2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800亩,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乡镇覆盖率达100%。(牵头领导:翟东芳、仇露;责任部门及单位:各村(居),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镇妇联,镇农业农村局、镇自然资源所、城管队、小海供电所、小海移动公司、小海电信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七)持续提升长效管护水平。一是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二是围绕“六有八无”(环境管护有稳定队伍、管护有规范制度记录、村规民约有整治要求、村庄公厕有日常保洁、村庄主要道路有路灯、村庄主要道路有绿化;村庄环境无乱扔乱抛、村庄范围无乱贴乱画、村庄范围无黑臭水体、村庄主次干道无破损、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公共空间无乱拉乱接、公共空间无残垣断壁)目标,将村庄环境监管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探索开发“信息化监管平台”,全域覆盖15村居。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实现村庄环境监测全域覆盖,及时准确发现、公布村庄环境存在问题并及时交办整改。整改成果与各村的绩效考核、奖金发放、保洁员工资报酬紧密挂钩。三是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等村民自治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牵头领导:翟东芳;责任部门及单位:各村(居)、镇农业农村局、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环卫所、镇水利站、镇自然资源所、镇党群工作局(共青团、妇联))
(八)着力提升农村示范线路。重点将草堰镇三元村→新草线、双草线→小海镇杨树村(老村庄改造、垃圾分类、户厕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河道、绿化)→红星线、方大线→西团镇新中村段线路串联起来,打造可供对内示范对外展示的人居环境精品线路。(牵头领导:翟东芳、仇露;责任部门及单位:所涉各村(居)、镇农业农村局、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村建办)、镇水利站、镇自然资源所)
三、推进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职责分工参与组织实施。各村(居)要将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各项任务。
2. 压紧压实责任。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
3.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对省农村人居环境监管平台和区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和回应,对镇人居环境实行常态化管理。
4. 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持续开展各项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绿美村庄和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等,激励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实行村级专人管理和区级日常监督相结合,年底动真碰硬考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