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82355069939C/2020-08787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盐城市大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0-11-04
文号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区卫生健康系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港区防保所,区直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各民营医院:

根据区安委办统一部署要求,我委制定了《区卫生健康系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现将文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盐城市大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7月30日

 

 

区卫生健康系统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面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区安委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结合卫生健康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深刻汲取“3·21”响水特别重大爆炸等事故教训,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强化全区医疗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开展三年行动,推进各单位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上级推动为主向单位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单位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务求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较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压实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1、有效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亲自推动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专题研究安全工作不少于1次;每季度带队安全检查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组织并参与1次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向职工大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情况,接受职工监督。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

2、加快构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一线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加强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阵地向一线工作人员和工作现场延伸,强化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各单位要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每年组织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每月进行日常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晋级等挂钩,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4、充分保障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各单位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将安全生产投入纳入年度财务预算,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支出。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二)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5、持续强化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各单位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医疗机构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规定的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保力量,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一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照不少于医护人员总数3%或者20张病床1人或者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安保人员。各单位要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工作,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要明确相应的权力,并建立奖惩制度。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安全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各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6、夯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础。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加强对全体员工(包括在编人员、学生、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合同制人员、工勤人员等)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职工受训率必须达到100%,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对新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前消防知识培训,对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及时开展消防安全提示;人人掌握消防常识,会查找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医疗机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微型消防站,配备必要的人员和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7、加强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各单位要按照《全区卫生健康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完善本单位安全生产例会、例检、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工作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要求,实现安全行为规范化。

(三)推动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机制

8、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各单位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重大风险源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

9、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规范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做什么怎么做”,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10、严密各类危险源安全管控。各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和建档,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定期检测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控制措施。对存在较大风险的有关设施设备,应建立运行、巡检、维修、保养的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事故应急处置机制,配备消防、通讯、照明等应急器材和设施,定期组织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体检式安全评估,确保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状态。对重要的部位和场所开展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表,住院区及门诊区在白天至少巡查2次,住院区及急诊区在夜间至少巡查2次,其他场所每日至少巡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当场处理或及时上报。

11、规范外包等业务安全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外包项目和外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按照外包作业管理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委托其他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告知其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各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1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要纳入项目建设概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强化医疗机构应急救援处置

13、严格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各单位要严格遵守事故报告有关规定,按照报告时限、内容、方式、对象等要求,及时、完整、客观地向我委及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迟报。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应按规定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14、强化举一反三整改落实。各单位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妥善做好事故善后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并接受监督检查。重视加强对轻微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原因分析,研究落实预防改进措施,防范人员伤亡和有较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建立事故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同行业、本地区发生的典型事故,及时组织学习反思、警示教育和自查自纠,有效预防类似事故发生。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至8月)。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单位要进行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具体事项,及时将落实方案报送委安监科。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9月下旬至12月)。单位要对本单位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各单位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结合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监管制度和政策措施,逐项推动落实。

单位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委安监科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高度重视。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按照本方案抓好贯彻实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成果,不断提升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强学习教育。单位要把学习贯彻《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作为当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我委将持续开展落实医疗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宣讲“春风行动”,强化各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三)高效推进落实。单位要迅速组织开展落实本方案,针对自身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台账,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我委将把各医疗机构对本方案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