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82K1308267XB/2017-09394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大丰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7-03-07
文号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16年大丰区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三为”导向,大力实施“六大战略重点”,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仍然不足,主要指标出现下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影响经济平稳向好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主要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9.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23.77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277.61亿元,增长10.8%。从主要指标增速变动情况看,多数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27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0.9万亩,总产量77.2万吨,比上年减产2.74万吨,主要是受灾害天气影响,夏粮降产减收2.23万吨。生猪、家禽饲养量双双下降,全年生猪出栏85.22万头,同比下降3.3%,存栏43.48万头,同比下降3.1%;全年家禽出栏量2550万只,同比下降16.4%,存栏1044万只,同比下降10.8%;禽蛋产量6.61万吨,同比下降9.3%。
2.工业经济难中有进。2016年,全区上下克服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趋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力做好要素供给保障,加快项目投产达效,工业经济呈现难中奋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盐城领先。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39.9亿元,同比增长16.5%,总量列盐城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642.61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93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盐城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位列盐城各县(市、区)第二位。主导行业形势向好。全区四大主导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72.2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增长面为48.5%,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食品行业发展较快,实现开票销售95.72亿元,同比增长43.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幅2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2.2%,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发展回暖,实现开票销售277.61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44.5%,较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纺织行业稳定运行,实现开票销售56.88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增长面为47.9%,较上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低位运行,实现开票销售142.00亿元,同比下降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增长面为41.9%,较上年同期回落16.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票销售前40强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3.74亿元,同比增长19.8%,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幅5.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的78.4%,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3个百分点。开票前40强企业(集团)对全部规上工业开票销售贡献率达105.6%。
3.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55.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3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62.78亿元,同比增长3.3%。生态旅游业突飞猛进。2016年,全区主要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99.3万人次,同比增长10%;门票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23.1%。荷兰花海单日游客突破35万人次,再创新高。港口运输业增势不减。全年大丰港分别实现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和外贸量8533.72万吨、301.89万标箱和269.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3%、49.5%和32.7%。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东方1号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软件园、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150多家,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4.项目投资稳中有进。201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排名在6月垫底后逐步回升,年末上升至第7位。重大项目支撑有力。2016年全区入库列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197个,项目个数在盐城排第4位;完成投资229.5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除房地产投资)比例达55.3%。重大项目特别是5亿元以上的联鑫钢铁三期普钢2号线、权健肿瘤医院及大酒店建设、立德绿色装配式建筑及配套构建制造、和顺电子高档电视及平板电脑制造等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份额较大。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2016年全区共有基础设施项目171个,比上年增加51个,完成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33.5%,高于全区投资平均增速18.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公共设施管理成为增长领头羊,分别完成投资15.26亿元和33.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12.6%。热力燃气、市政设施、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建设项目增长较快,共完成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29.1%。
5.消费市场平稳发展。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2016年,全区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和五金电料类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9.6%、23.5%和43.7%;出行类商品增速持续下滑,限上汽车类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8个百分点,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6.4%,增速比上年回落55.2个百分点;部分消费升级类增势较好,限上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文化及办公用品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24%、35.5%和32.9%。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发展趋缓,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4亿元,同比增长10.5%,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分别较上年回落0.6个和4.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速有所提升,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14.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2.3个和0.5个百分点。从地区看,随着农村周边消费市场的开拓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区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协调之势。全区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市场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发展略快于城镇,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得到释放。
6.外贸增幅高位回落。2016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7.2%,增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4亿美元,同比下降2.3%,增幅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进口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上年提升18.9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列盐城市首位,进出口和进口总额列盐城市第二位。
7.财政收支双双下降。受营改增等因素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持续减缓,2016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26亿元,同比下降14.5%,较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同口径同比下降2%。2016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38亿元,同比下降5.7%,增速高于同期收入8.8个百分点,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达30.12亿元。
8.存贷增量盐城领先。2016年末我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6.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4.12亿元,同比多增61.7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52.54亿元,比年初增加83.15亿元,同比多增66.2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3.65亿元,比年初增加68.62亿元,同比多增19.8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57.24亿元,比年初增加28.74亿元,同比多增26.35亿元。存、贷款增量均列盐城市第一。
9.价格指数小幅上涨。2016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5,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商品中,衣着和居住价格比上年下滑,分别下降0.4%和2.5%;其他六类商品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烟酒涨幅最高,上涨4.4%,其余依次为医疗保健上涨3.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交通和通信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去产能力度加大。坚持“僵尸企业”有序退出与助推困难企业脱困发展并重,落实责任推进,加大政策扶持,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1项,完成总投资70.72亿元,对部分落后产能坚决实施关停并转,企业运行质量稳中有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开票收入增长面始终保持在46%以上。去库存成效明显。房地产领域,调整建设布局、落实扶持政策、扩大有效需求等措施成效显现,2016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列盐城第一和第三,入网库存商品房去化周期同比下降5个月;制造业领域,持续不断的改造和新品开发,市场销售形势明显好转,产成品库存较年初下降4.5亿元,产成品同比增长较工业产值低3.9个百分点。去杠杆措施扎实。政府层面,严格落实“五个一律不准”要求,控减政府在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融资,政策性融资利率普遍得到大幅度下调,政府性负债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层面,通过落实政策性担保、银企对接、贷款贴息等措施,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降成本有所见效。积极落实“清费减税”、降低社保基金费率、技改补助、创投基金等政策,下调工商用电价格3.12分/度,多举措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占比89.8%,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增长面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补短板深入推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9个,入库“四上企业”126家;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全年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5%。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同比增长40.9%。
2.结构优化步伐加快。从产业结构看。2016年全区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42:38.64:47.94,二三产业占比比2015年提升0.7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比2015年多提升0.15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2016年一、二、三产业投资之比为1.74:54.19:44.07,三产投资比上年提升5.05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1.69亿元,增长3.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2.5%。从工业结构看。轻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7%,增幅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高出重工业15.8个百分点,高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幅10.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2016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28.92亿元,同比增长21.6%,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幅高7.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的35.6%,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
3.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4.8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4.4元,同比增长8.2%,城镇居民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0.3元,同比增长8.7%。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3.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1.5%。失业处在较低水平。2016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90人,同比减少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参保人数不断增多。2016年末,全区企业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06万人、13.45万人、7.83万人、9.38万人和 8.22万人,参保人数均比上年不同程度增多。
三、我区经济中的难点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不减。2016年,多项重点指标增长速度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由上年的11.1%回落至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上年的15.5%回落至-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上年的11.8%回落至10%;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由上年的13%回落至10.8;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上年的22.4%回落至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由上年的11.8%回落至11.1%;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增幅由-9.1%回落至-22.8%,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持续快增难以为继。
2.投资增长后劲乏力。支撑指标排名靠后。2016年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抵扣3.22亿元,同比增长16.3%,总量排名盐城第3位,增幅排名盐城各县(市、区)倒数第二位;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3.67亿元,增量列盐城各县(市、区)倒数第二位。工业投资后劲不足。从行业来看,除钢铁冶炼、化学工业两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外,纺织、机械、食品等产业增长全线放缓,分别下降1.8%、6.9%和38.4%。同时,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05.95亿元,同比下降15.7%,占工业投资的54.3%,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落态势明显。2016年,民间投资呈增速、比重“双下滑”趋势。全区共完成民间投资239.23亿元,同比下降10.6%,占全区投资(除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57.7%,低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
3.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工业综合能耗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比上升7.7%,增速比上年上涨16.2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盐城市垫底,主要原因是当年6月新增高耗能发电企业盐城星泉发电有限公司,剔除盐城星泉发电有限公司的综合能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0.1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0.36%,增速比上年上涨8.79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高速增长。2016年,全区高耗能产业完成投资47.48亿元,同比增长23.5%,增幅同比上升74.6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完成投资17.19亿元和18.38亿元,分别增长6倍和65.0%,高耗能产业投资去产能任重道远。
4.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税收占比大幅下降。2016年,全区税收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7.4%,增幅较上年回落33.7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2%,比2015年回落2.9个百分点。重点行业纳税下滑。从相关部门提供的分行业重点企业纳税情况数据看,化工、纺织服装和建筑建材等行业分别纳税43587.85万元、12940.76万元和12558.7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0.67%、8.5%和19.1%。
四、统计建议
从国际看,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发展格局仍难改变。发达经济体虽有温和复苏,但复苏势头脆弱而不稳定。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分化明显。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虽有所反弹,但仍在中低价位运行。国际贸易低迷,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有所放缓,全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同时欧洲难民潮、英国脱欧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地缘政治风险问题也仍然在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从国内看,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平稳。采购经理指数以及发电、货运等先行指标趋向稳定。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改革等多领域改革正在释放发展新活力。新经济加速、国内需求加力抵御传统经济减速、国际需求减缓的对冲效应逐步显现。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将长期存在。但同时,我国国内传统过剩产能仍未彻底出清,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短期内仍难以替代和弥补传统产业;投资、进出口等传统需求拉动力仍在减弱;传统汽车、住房等相关消费热点保持高速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企稳基础还不牢固。
从我区看,新兴动力培育壮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总体来看,我区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过程中,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当前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加速成长,各项改革措施成效逐步显现,新优势、新支撑格局加快构建。但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外部需求在短期内尚难有明显改观。工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传统行业生产疲软态势还将维持。综合分析,2017年,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做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合理降低企业杠杆率,着力化解乡镇房地产库存,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为保持全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二是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不断扩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法,强化要素保障,做好协调服务,招引一批重特大项目、高端产业项目,通过项目质量优化带动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以镇、区为单位,积极组织抢工会战,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加快投产达效,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好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发挥我区沿海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海洋生物、智慧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综合竞争优势。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旅游和健康养老等三大现代服务业,推动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建立和壮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全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加速提升富民惠民水平。加快制定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政策托底作用。努力通过产业升级、“双创”发展等多种途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全力稳定就业水平,持续加强就业服务,完善创业培训,降低创业风险。推进扶贫惠民,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深入开展“牵手致富”活动,高度关注重点贫困群体,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五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坚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对土地、滩涂、岸线、海洋生物等多样性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取缔非法产能,切实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落后化工产能,着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严抓好扬尘粉尘控制、重抓秸秆禁烧禁抛,着力提升空气和水环境。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