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有效推进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增强师生文明礼仪素养,强化文明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构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的礼仪教育氛围,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水平,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文明礼仪传统,让学生明确当代公民文明礼仪基本要求,了解文明礼仪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领域的交往礼仪,促进学生明礼诚信,养成文明习惯,全面提升个人修养,做到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基本原则
(一)渐进性原则。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各阶段教育内容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层次性和连续性,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初中阶段要理解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促进文明习惯培养的自我内化,自觉规范行为举止,提升个人文明素养;高中阶段要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着重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参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增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二)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重视过程,注重实践,坚持教、学、做的和谐统一,把文明礼仪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各种文明礼仪要求具体化、生活化,强化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努力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文明习惯。还要针对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等时代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文明礼仪知识,增强现代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整体性原则。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科学、有序、有效地整体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要坚持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并重,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礼仪实践相统一,又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既要加强优秀礼仪文化传统教育,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增强现代文明礼仪意识;既要掌握基本礼仪要求,形成良好文明习惯,又要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体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
四、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小学1—3 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
●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知道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
(二)交往礼仪
●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
●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
●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知道同学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
●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
●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掌握肃立、注目礼、少先队队礼等礼仪。
小学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
●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礼俗。
●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交往礼仪
●孝敬父母长辈。
●学会倾听他人。
●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
●掌握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做到集会时按时入场,遵守会场要求。
●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
初中阶段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了解礼仪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礼仪的意义。
●掌握与人交谈时的礼仪要求。
●做到着装大方、得体。
●了解涉外基本礼仪。
●掌握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礼仪。
(二)交往礼仪
●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掌握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信的礼仪。
●做到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
●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能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能宽容、礼让他人。
●在公共场所文明交流,不干扰他人。
高中段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
●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
●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
(二)交往礼仪
●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
●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
●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
●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
●掌握基本涉外礼仪。
五、实施途径
(一)日常管理强化文明礼仪意识。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点环节上,注入文明礼仪教育元素,将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基本规范落实在学生一言一行之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要根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将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评价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以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的方式呈现,既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做到具体、亲切、中肯,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其发展的期盼。通过规范管理和有效激励,促进学生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课程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重点讲述和体验,通过语文、历史、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的适时渗透,增强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掌握文明礼仪规范。加强地方课程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根据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积极开设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和富有特色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三)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效融入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挂图、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广播站、图书阅览室、文化墙等阵地,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活动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营造明礼诚信、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文明礼仪教育场所。
(四)校内外主题活动践行文明礼仪。抓住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创新形式,全面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文明小博客”、“节日小报”、“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童谣传唱”、“行知互动剧场”、“经典诵读”、“文明乘车”、“学雷锋、见行动、争做文明小市民”等活动,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于各项主题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大家学、大家唱、大家讲、大家做、大家传活动,寓教于乐,全员参与,不断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文化氛围。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广泛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学校讲文明、家庭尽孝心、社区献爱心、社会讲公德、网络讲规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传播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小市民。
(五)全员参与,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全体教师应成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举止文雅、仪表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要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落实德育首位、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自觉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的《教职工文明礼仪规范》并积极组织实施。要加强对教师文明礼仪知识的培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培训,规范教师文明行为,提高教师文明素养,通过全体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影响教育学生,促进全体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六)拓宽渠道,增强文明礼仪教育合力。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主动争取家长支持,借助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相关内容,促进家长以身示范,以良好的礼仪形象、文明的家庭氛围来感染学生。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途径,主动争取社区、工青妇组织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构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立体网络,引导学生在社区主动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要调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中小学要把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促进礼仪教育工作规范化运行。要建立健全校长负总责,专人管理,全体师生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建立网络、齐抓共管,真正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整体推进,形成特色。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际,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于操作,切实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行政推动、科研带动、整体联动策略,促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科学化、系列化发展。在教育实施中把握好教育的阶段性,研究制定相应学段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按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初中、高中分段推进,合理安排教育周期。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实现近期有起色,中期有效果,远期上水平,形成教育特色。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我局将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过程管理机制,将其作为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同时将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第三方机构对各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随访和暗访。各中小学要本着积极务实的原则,把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中小学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加强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主要做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开展多种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营造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大丰市教育局
201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