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82754609867U/2006-01987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南阳镇政府 发文日期 2006-02-12
文号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12日在南阳镇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镇 长   王秋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是攻坚克难、奋力进取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支持监督下,全镇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两个率先”,围绕“三先”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拼搏进取,保持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镇党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进位争先的发展目标。2005年我镇主要经济指标已跃居全市一档乡镇第二位。

经济指标持速增长,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全年实现GDP4.65亿元,财政收入2769万元,技改投入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0.6万美元,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定报企业销售收入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0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3%、102.6%、123%、130%、150%.103.6%和102.2%。完成工业增加值6800万元,销售收入28500万元, 利税2100万元, 利润500万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4.7%、103.6%、105.5%、125%。全年共实施项目2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增私营企业4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0户。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自营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占年计划166%。完成劳务输出1300人,占全年任务108%,其中境外劳务输出122人,占全年任务102%。实现农业总产值4.37亿元,农业增加值1.9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率达100%;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278户420人享受了低保待遇;文化、卫生、广电事业较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率达到88.9%;人武工作成绩显著,征兵工作受到大丰市人民政府的表彰;社会治安状况良好,2001-2005年连续5年成为盐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重视三农问题,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镇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62万立方,兴建配套涵闸16座,完成中沟疏浚和水面清杂工程。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村规划布局得到优化。绿化、亮化、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投资30多万元实施了通庆路绿化工程,投资20多万元更换了主街道陈旧的灯箱广告牌。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人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盐城市和大丰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心同德,扎实苦干的结果,是镇人大依法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不大,产业带动不强,高附加值、高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大;税源不丰,增支因素多,财政平衡难度加大;民营经济、三产服务业总量小,层次低,发展不够充分;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化解债务的方法途径较少;资金运作比较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之年,新的一年我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市委“三先”目标要求,大力实施“以工兴镇”第一方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大力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大力开拓农村城市化新空间,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全市一档乡镇发展的第一速度,实现南阳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06年计划实施的十件实事是:一是实施投资近2800万元,覆盖沿海、裕海、民心、黄海、祥北五村的部级土地整理项目;二是实施投资1500万元,覆盖吉兴、黄海、裕海三村的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三是实施东区人民路及西区和平路路面维修工程;四是疏浚大中沟以上河道35公里,改造危桥13座,新建排灌站5座;五是新修农村水泥公路15公里;六是继续实施城乡村、南阳居委会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七是筹划、实施广丰村中心村建设试点项目;八是推进东区企业养老基金会的改革;九是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十是扩建300㎡敬老院生活用房。

2006年主要经济目标为:实现GDP5.69亿元, 比上年增长22%;财政收入3500万元, 比上年增长30%;工业技改投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年递增速度为100%;农民人均纯收入6325元, 年递增12%;新增私营企业5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25户,新增注册资本4050万元;新转移农村劳动力750人。为确保2006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1、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商力量上,坚持领导带头,把机关事业单位三分之二的人员用于招商引资;在招商方式上,坚持以驻点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以企引商,责任招商为主;在招商责任上,采取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的考核办法,明确三套班子每人必须引进一个私营企业、挂钩一个项目搞好服务,财政供给对象每人培植一个个体工商户,部门负责人、农村“双强”干部领办和参办一个私营企业,把报酬和招商任务挂钩;在工作的侧重点上,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外资项目。计划2006年技改投入3.5亿元, 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9个, 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两个。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由项目服务办公室和经贸中心牵头,以全民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强化服务,组织专门人员为新企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着力协调好项目建设用地、相关手续的审批注册及信息的收集;对在建重点项目,协调好资金、技术等要素,做到主动靠前、零距离服务,确保招商引资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落得下,顺利开工竣工,投产达效。

2、以铸造阀门为重点,培植特色支柱产业。一是拉长做粗产业链。铸造阀门是我镇传统行业,也是我镇特色产业,我们将利用其外向度高的优势,把贸易优势转向投资优势,以门类齐全的铸造业为基础,以市场和整机装配为龙头,以千家万户精加工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打造全国铸造阀门高地。二是培植壮大规模企业。利用资产、品牌、技术、市场等优势挂靠大集团、大公司培大育强企业集团。2006年计划培植铸造阀门企业利税超100万元的10家,300-500万元的4家,利税超1000万元的2家,辐射形成阀门加工点30户,将阀门铸造企业数发展到60家,引进外资企业1-2家。三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人才,发挥行业优势,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行业中引进技术人才,引智发展。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对一些高尖技术人才实行重金聘用,借智发展。着力培养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掌握一定技术和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职工送到高等院校去深造,使他们尽快成为发展铸造阀门产业的行家里手。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一支国内一流铸造阀门产业的企业家、销售人员和技术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改善服务,健全组织,完善章程。以大丰市铸造阀门商会组织牵头,为新办企业提供项目论证、证照办理等全方位服务,确保企业在申办程序上省时省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筹建发展上,更好地吸引国内外大型铸造阀门企业在南阳镇工业集中区落户,促进集中区规模迅速扩大。

3、以干部带头为重点,强势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进一步宣传发动造浓氛围,促进全民创业。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创业宣传,放大典型效应,在全镇树立“创业光荣”的导向,激活创业主体,激发全民创业冲动。二是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全民创业。三套班子、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对象、双强村干部创业面已达50%,镇将继续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参办民营企业和离岗创业,进一步加大干部创业比例,力争使干部创业面达到总数的70%以上,形成干部争当全民创业带头人的生动局面。同时全面考核全民创业驻村指导员,动真碰硬推进驻村指导工作,坚持每月一督查、一汇报,深入持久地开展创业帮扶活动。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帮助全民创业。国税、地税、工商、土管、村建、经贸等六大部门强化服务,制订挂钩服务计划,签订帮扶责任书,落实考核措施,实行无障碍、零收费,进一步为广大群众构建最便捷的创业平台。四是龙头辐射带动,推进全民创业。挖掘我镇资源优势,以阀门铸造业和农业上“五条龙”为特色优势吸引民资,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一批“大户型”农民。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把政策放得最足,门槛降到最低,使更多的农户成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采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乡创业”,“离土创业”等形式,实实在在创办和培植一批民营企业。

4、以实际利用外资为重点,提升经济外向水平。一是明确利用外资方向。把实际利用外资作为重点工作,以我镇稀土材料、蔬菜脱水、铸造、齿轮、橡胶、毛巾、服装、辣根为载体,通过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向外推介,吸引镇外资金,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等形式,创办一批企业。二是积极拓展劳务经济。采取加强培训力度,拓宽转移空间,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加强劳务信息发布,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引导农民向企业和三产服务业转移,充分发挥镇人力资源中心、经贸中心等部门劳务中介和民间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建筑、缝纫、木工等行业为突破,以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和国内大中城市为重点,切实加强劳务输出的跟踪服务。年内向镇外输出劳动力1100人,增加工资性收入1100万元,向境外输出120人,增加工资收入360万元,完成市下达的指标。

5、以财政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一是找准财源建设的支撑点。培植工业经济主体财源,重点扶持铸造、阀门、纺织、机械等骨干成长型企业。预计2006年税收达100万元以上的1家,200万元以上的2家,300万元以上的2家, 500万元以上的1家,千万元以上的1家。二是认真组织依法征收。加强税法宣传,不断强化国、地税部门责任,充分发挥纳税申报、评估和稽查职能,运用最低税赋警示制度,通过分类咬定、突出重点,征查结合、以征为主,查补联动、以查促征,同企对比、以数促征,评审动真、查帐征收等办法,将任务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措施,衔接好征、管、查,做到应收尽收,应征不漏。三是强化协护税网络责任。村建、城管、公安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抓好各种小税种的征收,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四是三班成员包干到企,责任到人,奖惩挂钩,保序时任务完成。

6、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进一步培植壮大现有龙头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度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覆盖率,以南翔食品公司、金谷食品公司、银海食品公司、前程木业公司为龙头,组织实施公司+农户+基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推行订单农业,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实现多次增值,尽可能地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改善管理,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推进农业特色化。在稳定粮食、棉花面积的基础上,调优产业结构,把特经、脱水蔬菜、畜牧业、林果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放大产业优势和特色,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加大外向型农业培植力度,全力推进农业外向化。利用现有的“通商”牌果蔬,“城乡”牌韭菜,“成丰”牌柿子,“添寿”牌鸡蛋和七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发展品牌农业和超市农业;重点抓好山羊、韭菜、大蒜、辣根、畜禽、冬瓜、柿子等七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和完善工作,同时大力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一手引导村组干部、种养大户从经营生产环节转向营销方式,为农民提供流通服务,一手加强对现有经纪人队伍的培训,提高营销水平,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推广应用以节本增效,提高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为主的先进技术,加强绿色食品和保健蔬菜的开发,利用基地优势,大力示范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力争使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大力发展间套种技术和立体农业,掌握利用技术实施科学栽培,积极推广由南农大研制开发的生物降解农药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EM技术和氨化秸秆养羊技术,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品牌为核心,加快无公害化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促使先进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7、以集镇村庄建设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科学修编规划。按照“适度规模,现代品味,绿色生态,最佳人居”的思路,科学修编好集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以及试点详规,并按有关程序报批到位。二是强化“经营城镇”理念。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好西区:新阳路液化气站南侧2000平方米期货仓储项目,新阳路1000平方米农民公寓项目。东区:通商大桥北侧1000平方米摩托车连锁超市项目,阀门公司西侧职工商住楼项目,做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改变镇容镇貌。三是提升集镇管理水平。以治理西区临时停车场和垃圾处理场、乱贴画、乱搭建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取缔店外店和流动摊点,规范好东、西两区市场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以成功创建盐城市级“优美小城镇”为契机,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开展争创省级“优美小城镇”活动。

8、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先”目标,认真研究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力保省级“文明镇”称号;继续开展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镇活动,确保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达90%,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使食品安全放心镇一次性通过验收;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不断提高依法治镇水平;全面落实普法规划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做好“反邪防邪”工作,认真处置“法轮功”问题;进一步加强土地、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儿童、残联、科协、工商联等团体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人武、民政、物价、统计、档案、老干部、统战、关工委等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开展“平安南阳”创建活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的重任、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政府效能建设为重点,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1、加强学习,提高发展经济社会的能力。我们将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努力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与时俱进中营造浓烈的发展氛围。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提高发展经济社会的能力。

2、转变职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坚持立足实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从而把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实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经济,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把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南阳打造为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者福地。继续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实行挂钩服务重点项目、企业制度,及时解决好投资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对政府机关的“双评”力度,严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3、求真务实,始终保持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化解镇村债务的新途径,大力推进经济工作责任和责任追究制,狠抓落实,对重点工作、关键问题,建立全程跟踪督查、回访反馈机制,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重大事项报告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崇尚勤俭办事业,维护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南阳正处于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干群,围绕“两个率先”,坚持“三先”目标,以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创业,真抓实干,为建成大丰全面小康第一镇而努力奋斗!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