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千千结 共筑和谐网

发布日期:2025-05-09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张电子屏幕连接起相隔千里的劳动者与企业,几通视频电话化解了横跨省份的工伤纠纷。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调解室内,这样的场景正成为劳动争议化解的新常态。来自山东省郓城县的周某在大丰某工程务工时遭遇工伤待遇争议,工程竣工后双方均已离开大丰,若线下处理需往返数千公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了解情况后,依托线上调解平台,组织双方通过视频连线协商,仅用3天时间就达成了工伤赔偿协议,当事人全程未踏足大丰,便成功化解了这起涉及三省的劳动争议。这是我区创新构建“四点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的生动实践。

2024年,全区劳动争议发生率较上年整体下降15%以上。通过突出重点强化预警监测、把握支点健全调解组织、创新亮点推进多元化解、聚焦难点提升调处质效,探索出一条“预防在先、调解在前、多元联动”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劳动者维权更便捷、企业用工更规范。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得到人社部仲裁司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的一站式维权窗口,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通过12333咨询热线、面对面接待等方式,为企业和劳动者解答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伤认定等法律问题。针对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者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我区将法治宣传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企业用工座谈会、劳动者权益保护培训班、线上普法直播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00余场,覆盖企业400余家、劳动者9000余人次。“以前总觉得法律条文太复杂,现在政府部门主动上门讲政策、做指导,我们规范用工的思路更清晰了,员工的疑虑也少了。”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

为了将服务延伸到企业一线,全区建立区镇两级联动机制,把劳动争议预防化解纳入党员干部挂钩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每季度组织人社、工会、司法等部门联合走访重点企业,帮助完善考勤、薪资结构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沟通对话机制,劳动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反映诉求。在城东某电子装配企业,政府部门指导建立的“每月沟通日”制度,让员工能够直接与管理层面对面交流诉求,2024年该企业通过内部协商解决劳动报酬争议、纠纷等12起,投诉较往年下降62.6%。针对春节前后、高温季节等纠纷高发时段,以及建筑、化工、新业态等重点行业,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发现的潜在劳动争议隐患,实行“一企一策”,落实牵头单位,专人或者专班跟踪,有针对性地预防化解,力争将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隐患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累计排查出工资拖欠、劳务派遣管理不规范等隐患77条,全部通过行政指导、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建议等方式在萌芽状态化解。

走进大中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墙上挂满的锦旗见证着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成效。作为人社部等四部门授予的“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这里年均化解劳动纠纷71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1%以上。我区以大中街道为标杆,在全区13个镇(街道)、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建立调解组织,形成“区—镇—企业”三级调解网络。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成立行业性调解组织,由平台企业、劳动者代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调解,有效解决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劳动关系认定、事故赔偿等争议。

在区非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多部门联动化解复杂劳动争议的场景频繁上演。去年,淮安某公司与大丰本地企业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因亏损停业,拖欠40余名员工工资,劳动者将两家公司共同列为被申请人。由于涉及跨地区用工主体,工资支付责任认定存在争议,仲裁委立即启动“法院+仲裁+司法”联动机制,与法院民庭法官联合会商案情,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确定最终责任方,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53万元工资全部处理到位。这种“一站式接受投诉、一站式受理案件、一站式协商调解、一站式法律援助”的工作模式,将人社、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资源集中整合,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劳动争议调解服务,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群体性争议案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实现劳动争议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小问题快解决。2024年累计受理案件649余件,83%在调解阶段化解。

裁审衔接机制的完善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建立裁审衔接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法院+仲裁”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仲裁员与法院法官围绕新发问题、疑难复杂案件,通过联合会商、信息共享畅通长效沟通机制,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人民法院诉讼衔接工作有效对接,为企业合规用工提供明确指引,推动劳动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针对省外、市外来丰务工者离职后维权不便的痛点,积极推动建设“智慧仲裁庭”(目前已投入使用),探索构建以线上为核心,以互联网、云视频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庭审模式,实现“云仲裁”调裁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参与庭审,解决“往返奔波”难题。

从法治宣传到隐患排查,从基层调解到多元联动,“四点联动”机制环环相扣。在大丰这片热土上,“劳有所护、权有所依”的理念正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生根。无论是线上调解的便捷高效,还是多部门联动的精准发力,亦或是裁审衔接的机制创新,都在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书写着生动注脚。数据显示,2024年我区仲裁结案率达99.84%,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17%。随着“四点联动”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幅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与劳动者共赢发展的美好画卷将不断描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