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新丰镇全心村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种植的豇豆已经成熟,青翠的豇豆挂满藤蔓,生机勃勃。在此务工的村民正忙着采摘、称重,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这是该镇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你有什么需要或者遇到了难题,可以随时告诉我,我来帮你协调。”近日,该镇党委书记陈纪忠带领班子成员,来到仁南村种植户林东宽家里,针对他提出的贝母种植技术培训问题,现场敲定了农技专家培训计划。据悉,贝母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如今,贝母种植已成为仁南村的特色名片,该村共有种植面积1600亩,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村将持续探索贝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贝母的附加值,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渠道。陈纪忠表示,全镇把特色产业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组织农技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农户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带动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我们与省农科院衔接,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同时为降低设备成本,村里将泡沫箱变废为宝,改造成栽培槽,并布置滴灌设施进行无土栽培。”该镇太兴村采摘园内,村党总支书记陈雨正在查看小番茄的长势,一串串即将成熟的小番茄挂满枝头,个个圆润饱满、色泽诱人。“我们与农业公司合作,采取统购、统管、统销模式,大力发展辅房、大棚、林下经济,实现了生产和市场的双重保障。”陈雨表示,该村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盘活闲置资源,通过“党建+公司+农户”的运营方式,实现了村集体领办、乡贤协办、村组干部和村民共同参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该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兴业富民强村,积极引入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立足打造现代化设施农业的目标,引进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精心管护、科学种植,提升农产品质量,使大棚蔬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激活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的增长引擎,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径。
环境整治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时下,走进该镇仁北村,河道干净整洁,岸坡绿意盎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天在村里逛逛都心情舒畅。”谈到家门口的环境变化,现年60岁的王姓村民连连点赞。该村通过细化卫生责任区,在沿主干道路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并对各道路、坡岸、河道等区域巡回保洁,以全时段、全方位“精细化”的保洁方式,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该镇将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纵深推进富民增收“六种模式”扩面、提质、增效,积极探索村集体领建、村企联建、多村共建等多元化富民强村路径,奋力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