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市发布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其中,我区因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水平等8项指标综合评比中位列第一,获评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地区,这也是我区连续2年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上荣获市综合考核单项奖。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禀赋得天独厚 绿色家底丰盈厚重]
茫茫盐蒿、呦呦鹿鸣、珍禽栖息,在黄海湿地广袤的滩涂上,生灵繁衍其间,共同勾画出一幅壮观的生态美景。我区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核心区,亚洲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孕育了麋鹿、丹顶鹤等千余种珍稀物种,被誉为“中国东部沿海原生生态保护最好的湿地”,周边海域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从1986年回归至今,总数超8000头,总量占据世界麋鹿种群数量的约70%,麋鹿头数、野生种群、基因库均为世界第一。这是我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
我区精心呵护世遗家底,扎实开展“退渔还湿”和生态修复,位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所有养殖水面均已有序退出,退渔还湿总面积达20.58万亩,采取破圩引水、人工抽水等措施,初步恢复退渔区域原有自然风貌。在退养区打造南建川生态修复区,在全市率先试点“生态+农业”修复方式。扎实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坚持除治、监测、管护一体化推进,累计治理互花米草7.59万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有力维护沿海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
经多年努力,我区境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140余种,珍稀鸟类的栖息数量比建区时增加了数十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每年都来大丰栖息繁衍。
[宜居城市匠心打造 低碳生活全民共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蓝天、碧水、净土综合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2024年,全区PM2.5浓度均值29.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8%,均位居全省前列。境内有10个国省考断面,全市最多,治水任务艰巨,为此,我区区开展专项攻坚,实施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水”同治。构建“135.7公里生态廊道+13条幸福河湖”骨架,打造覆盖率达48.42%的城乡水网绿脉,形成立体化生态屏障体系。推行“河长制+”协同治理模式,全年开展7.5万次巡河护水行动。2024年,全区10个国省考断面、5个入海河流断面优Ⅲ比例和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三年实现3个100%。全区年产废量5000吨以上企业全部建成危废利用处置设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按照建设“城在林中、园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宜居之城要求,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态绿化提升工程,全区林木覆盖率22%,创成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以来全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先后建成银杏湖公园、东方湿地公园、水韵龙湾城市森林公园等城市公园。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先后投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产业转型动能澎湃 低碳经济领跑未来]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等重大任务,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聚力打造风电装备等地标产业链,科学开发“风光”资源,并切实用好生态、风光、产业这个“聚宝盆”,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着力端起绿色“金饭碗”。
我区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植海上风电、晶硅光伏、车联网、动力电池、印制电路板、光电显示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了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招引了天合光能、阿特斯光伏储能、蜂巢动力电池等一批投资百亿级企业落户,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投入运营。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迎风飞转,一扇扇风电叶片随风转动,收储电能。作为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盐城大丰国能H5海上风电项目创造了全球首个创新采用储能应急电源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施工纪录,2024年全区新能源装机容量453.16万千瓦,占全市近30%,全区新能源累计发电量99.29亿千瓦时,绝大部分输至苏南地区。
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形成绿电物理可溯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在零碳产业园碳谷管理中心,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上数据不断跳动,光伏电站发电量和去向情况一目了然,能碳智慧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园内企业出口目的地,精准指导其“双碳”布局,帮助实现碳排放可追溯、绿电绿证可交易、碳排放可核销等。
未来,我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逐绿而行“碳”新路,守护世遗展“丰”采,努力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绿色效益,让每一位居民共享生态红利,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先行区,扎实稳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