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各村(居)因村制宜,一村一(多)策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1440.19万元,村平均近100万元,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60万元,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新丰镇全心村的禾沐农业食用菌工厂化种植项目现场,一排排整齐的“空调房”里暖意融融,技术人员将一层层有干有湿的土壤按比例仔细铺好,为食用菌成长配置最佳“温床”。该镇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积极规划部署,精心打造食用菌农业产业园、羊肚菌种植和绿色生态种植园、苎麻种植产业园、仁南贝母切片加工厂,预计村均增收5万元以上;由圩中、腰港、金西、鼎丰四村联建的圩中冷库项目,年出租收益近30万元,村均近7万元;以青椒、朝天椒、菊花为主的庭院经济借助“村集体+经济人+农户”模式,对接全镇近50名农民经济人,为农户提供“产供销”全流程服务,依托村企联建,由裕南村与山东广通公司合作饲养的种蚕、商品蚕可实现年增收20万元。
新丰镇的强村产业图景斑斓夺目,而放眼大丰全域,这样“点土成金”的故事俯拾皆是,“一村一品”的振兴实践遍地开花。刘庄镇龙心村、胜利村、云溪居委会三村“凑份子”,投资450万元在龙心村境内新建仓储烘干项目,年租金40万元,年收益率达8.9%;万盈镇西灶村、康宁村分别承租养殖场,与宿迁双胞胎养殖公司等合作养殖生猪,收益都在7万元以上;丰华街道朝荣村建成以大蒜、荠菜、贝母等特色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通过果蔬种植规模化、脱毒生产绿色化、管理系统智能化、产品销售网络化,不断拓宽高端精品农产品市场,村集体年收入已经达到8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100元。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因地制宜的发展智慧,更彰显出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质效跃升。
当前,我区正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富民强村长效机制,积极拓展富民强村的多元增收路径,为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在资金整合方面,整合财政资金和集体自有资金,由各村(居)联合新建仓储烘干、保鲜冷库、商贸中心等项目,通过自主运营或资产租赁形成稳定收益渠道;在经营主体培育方面,支持村集体立足资源禀赋领办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劳务公司、物业公司等经营实体,不断培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区村集体领办并运行的实体已超过130家。以项目引擎驱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我区注重发挥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2013年以来,已累计有108个村(次)享受到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各类扶持项目主要以购置门面房、商铺或新建标准厂房等为主,近年来又新增了仓储烘干、冷库、购买垃圾清运车辆等项目,各级财政总投资1.23亿元,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500万元。我区找准村企共同利益和需求的结合点,大力发挥村企联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村(居)主动对接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现合作共赢。草堰镇西渣村投资100万元与大丰丰宇屠宰场合作建设冷库,每年集体投资收益17万元;刘庄镇以村集体领办的12个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7912亩土地,在以每亩1000元保底租金与金色农业公司合作种植的基础上,利润实行2:8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