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们这行的,经常忙得有一顿没一顿,随时可以来这里热口饭,给手机充充电,歇一会再接着为大家服务。”在大中街道网约车司机之家,网约司机陈姚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笑着说道。
在我区,像陈姚这样从事网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求,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围绕建设“卯酉红·幸福里”,聚力完善体制机制、建强基层组织、强化基础保障,以组织优势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聚焦暖“新”关爱。新就业群体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我区制定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20条,协同打造“5+N”暖心驿站、盐路红色驿站等“微阵地”61处。实施“暖心四季行”活动,直接服务新就业群体超1500人次。开展“网‘新’结对”师带徒培养,带动 100余名小哥发挥社情收集、文明劝导、矛盾调解“前哨作用”,助推新就业群体化身城市治理“新”管家。完善阵地功能,以群众需求、阵地共享为导向,统筹设置综合服务、民主议事、助餐助邮等功能布局,2024年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19个。开展“牌子乱象”专项整治,累计清理基层乱挂牌1592块。常态化开展急救科普、把脉问诊、少儿托班等便民服务,全区218个村(涉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村邮站点、长者食堂全覆盖,推动大门常开、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
健全体制机制。融入基层治理,引导“有为”更“有位” 。通过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引导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促进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深入推进“书记工程”“干部联村、一村一策”行动,领导带头逐镇逐村调研指导,带动班子成员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累计兴办民生实事176件,帮助新增就业982人。强化组织覆盖。试点成立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海洋生物等产业链综合党委,组建网络直播、快递、外卖、道路货运、物业5个行业党委,实现组织体系贯通各层级、组织建设覆盖各领域。实施“双有双提”行动,累计在一线员工中发展党员358名,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比例达90.4%,“双有”比例动态保持在95%左右。提升联建实效。突出社区“大党委”作用发挥,带动124家驻区单位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事共解,2024年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46处,化解矛盾纠纷217件。组织开展点亮群众“微心愿”活动,累计帮助居民实现241个“微心愿”。逐村建立和美乡村治理服务队218支,带动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服务2500余场次。
凝聚“新”兴力量。做实关心关爱,培育社会治理力量。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推进“小哥友好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部机关重点联系制度,直接联系“两企三新”党组织30个、新就业群体50名,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1500余人次,并组织开设“小哥学堂”,推动全区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全区注册志愿者超15.3万人,志愿服务队伍969支,2024年开展“丰韵颐养·银龄陪伴”等1600余场志愿活动,“邻里义工队”覆盖268个村(社区),吸纳近2000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