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摘这个,这个肯定甜。”日前,丰华恒裕集团联合卯酉书局,在丰华街道朝荣村开展“助力朝荣红色振兴”草莓采摘活动。活动中,丰华恒裕集团与朝荣村达成红色村居结对合作意向,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文化共建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朝荣村的红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一座书局与一片草莓园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丰华街道精神文明建设的脉络。近年来,该街道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基层“仙林经验”等成功做法,以街道统起来、社区强起来、网格实起来为目标,对标全区“卯酉幸福里”党建品牌,强基筑垒、靶向施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小切口”深耕文明沃土,激活全域发展“大场景”,绘就了一幅点面交织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图景。
走进位于该街道的卯酉书局,6000平方米的空间内,“隔空翻书”系统向读者讲述着大丰母亲河的文化渊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正专注体验掐丝珐琅工艺,茶艺、皮艺、花艺、编制、裁缝……诸多的艺术品类创意更能让大人们收获颇丰。作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书局不仅是阅读的空间,更是文化与创意交织的平台。
依托书局,该街道深耕全民阅读推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每年定期在书局免费开展书籍阅读活动,如联合西团镇开展“山海红韵映巾帼 书香健康绽芳华”传统医药文化体验活动、联合区人社局开展“巧手匠心 巾帼筑梦”手工体验和读书分享活动、联合区档案局开展“花香悦巾帼 档案绽芳华”花艺体验活动、联合区总工会开展“亲子共阅读 书相伴成长”亲子读书会、联合区妇联开展“餐桌里的素养”“岁月无痕 父爱有迹”等系列家庭教育活动等。4年来,书局累计举办活动120余场,辐射超万人次。这一文化支点的“涟漪效应”,正让文明新风吹向更广阔的天地。
距离书局5公里的朝荣村莓小鹿精品草莓园里,红艳艳的果实挂满田垄。该园在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同时,还为盐城地区草莓种植户提供超高垄技术指导、绿色化种植技术培训,优质草莓销售等服务面积达50亩以上。小草莓撬动大产业,这里不仅种出朝荣村民的致富路,更藏着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以村企联建为突破口,以企业、经济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为经营主体,朝荣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裕华大蒜”的品牌优势,建成以大蒜、荠菜、贝母等特色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通过果蔬种植规模化、脱毒生产绿色化、管理系统智能化、产品销售网络化,不断拓宽高端精品农产品市场。目前村集体年收入已经达到8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100元。
产业兴盛蓬勃发展,而在这以陈朝荣烈士命名的村居,文明乡风同样迎面拂来。该村建有陈朝荣烈士纪念馆、红色广场,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红色邻里”建设,以“承载于民,服务于民”为宗旨,配齐“十有”微服务清单,建成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配备卫生室、居家养老中心、文化礼堂等配套公共服务,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高品位的公共服务。
文化的浸润与产业的勃兴,最终指向基层治理的温度。在该街道香榭丽社区,“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为独居老人配送“爱心餐食”;高新社区的“1+6+N”工作法,让新就业群体在“骑士驿站”找到归属感;海棠社区“114”服务模式,则通过“居民说事日”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等200余件民生问题……
这些场景的实现,得益于该街道构建的“一网共享”治理体系。该街道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网格内党员律师、党员医生、党员教师等带头,组织有维修、缝补、理发、曲艺等一技之长的居民,成立“银龄互助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爱心送餐”“银龄课堂”“心理疏导”等活动,切实将网格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在翰林华府小区示范设立的“党群服务站”,初步建成集协商议事、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小区服务平台,不断推动社区服务功能前置,使党群服务站成为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的温馨驿站。采取拉网式排查的方式,统筹网格长、网格员等业务骨干力量,共摸排出20家物业企业,组建“红色管家”物业服务队,采取物业公司、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三联办结”的方式,依托居民议事亭、居民说事日等载体,先后商议解决小区噪音扰民、车辆乱停、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200余件,做到各类问题“闭环式”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