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大丰这些“网红”墙绘均出自她之手

发布日期:2025-03-11 来源: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大丰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大丰的大小村落,常常能看到一幅幅画着人物、山水、乡村风景的墙绘作品。而这些画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大丰“8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玲之手。说到陈玲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她就是前几天在大中街道新德社区助力哪吒“闹”上墙的那位女画师。近年来,她通过一面面彩绘墙画,生动地展现了大丰城乡新貌,为乡村人居环境增添亮色。

截至目前,陈玲累计为恒北村、中华麋鹿园、荷兰花海、知青纪念馆等乡镇和景区创作墙绘作品100多幅,这些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今年2月,“陈玲村居墙绘”成功入选我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兴趣,亦是事业。美术科班出身的她,最初创业时从事室内设计与装修工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背景墙上画画,有一次我们接到了美化农房墙面的单子,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墙绘,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陈玲回忆道。

相较于室内绘画,墙绘创作篇幅更大、题材更丰富、风格更多变,也更具有挑战性。这种新颖的墙体绘画模式,彻底改变了陈玲对传统绘画的认知,也为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舞台”。从2013年开始,陈玲正式开始将墙绘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她与乡村的联系,也在这一幅幅墙绘的创作过程中越来越紧密。

丹青映墙景,乡村添新“彩”。乡村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陈玲致力于将艺术美学和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墙绘是传统壁画的一种延伸,它们在材料和表现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现代墙绘在题材上更加贴近生活。”陈玲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传统国画与西方油画技法,并以当代插画风格进行配色,形成时尚新颖、色彩明快的新型农民画风格,把美丽乡村“搬上墙”,让乡村处处散发着艺术气息。

大到300平方米的大型墙面,小到仅1平方米的电表箱,都是陈玲挥洒灵感、尽情创作的舞台。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玉米、洋溢着笑容的农民、充满生机的田园......无论是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还是节庆热闹喜庆的氛围,通过陈玲的细腻的笔触,都在墙上生动展现出来,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技术加持,精进技艺。在技术浪潮的席卷下,许多前沿技术为墙绘源源不断地注入全新活力。运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设计软件以及AI技术,能轻松勾勒出复杂精妙的图案;防水、防晒、抗菌等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不仅可以大幅延长墙绘的使用寿命,也更加契合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

尽管投影技术可以为大幅墙绘提供便利,但陈玲始终坚持直接在墙面打草稿。“绘画手感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练就,如果过于依赖投影、定位等技术,时间久了,手感就会变差。”陈玲说,如今她在小墙面上作画越来越精准,也越来越快。

在一遍遍的涂改中领悟摸索,在一日日的磨练中精进技艺,在一幅幅的墙绘中成长蜕变……凭借对墙绘艺术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陈玲的绘画水平日益精湛,她成立了工作室并在墙绘领域逐渐有了名气。如今,工作室已经汇聚了10多名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画师,他们的作品也走出了大丰,在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辛苦,却也乐此不疲。墙绘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体力活。勘测选址、墙面修整、高空作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墙绘对墙面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如果墙面有破损、返潮等情况,必须要先进行修补、粉刷,之后才能上墙绘制。”陈玲说。烈日下,脚手架被晒得烫手,汗水常常流进眼睛;寒风中,颜料冻结成块,用温水化开后才能使用;梅雨季,刚画好的成品被雨水冲刷,往往需要多次返工补色……这些困难对于墙绘而言,都是常态。

尽管墙绘的工作很辛苦,有时候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陈玲却乐在其中。“画画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每次拿起画笔,我就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脑海中有无数的灵感喷涌而出,驱使我不停地画下去。”谈起自己热爱的事业,陈玲眼中满是热忱。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玲深知艺术的力量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传播和传承,她借助朋友圈、短视频等平台宣传自己的作品,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墙绘的魅力,感受大丰乡村蓬勃发展的气息。

来源:大丰融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