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让乡村振兴底色更足成色更亮质量更高

发布日期:2025-02-19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2月18日,区委书记李志军深入我区部分镇、街道,调研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整合资源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让乡村振兴底色更足成色更亮质量更高,一步一个脚印推进高水平农业强区建设。区委副书记朱雯参加。

手工经济是促进乡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西团镇众心村众心坊是由村集体领办的手工加工点,十多名妇女正踏着缝纫机麻利地缝制着各类家纺用品。万盈镇沈灶村手工点内,村民们一边做着手工活儿一边拉着家常。“订单充足吗?”“手工点每天有多少人?”李志军详细了解当前手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后指出,手工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形成体系,各镇(村)要依据自身特点以及劳动力特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手工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要发挥带头作用,将闲置房屋资源转化为充满活力的手工生产空间,动员带领更多劳动力,尤其是农村留守人员和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要坚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力戒形式主义,把实事做实,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草庙镇辰宝农业科技公司采用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方法,推动蛋鸡产业向现代化迈进,分拣中心内一枚枚圆润光滑的鸡蛋随着传送带缓缓而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进行着分拣与包装,整个场景繁忙而有序。该公司常年与上海农场、小菜园餐饮等企业合作,为周边村民们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李志军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后强调,要持续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升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更多大企业、名企业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蒜产业是我区传统特色产业,至今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来到南阳镇广丰村设施大棚大蒜生产基地,李志军仔细察看大蒜长势,了解大蒜亩均收益、销售渠道等方面情况,得知该基地每亩产量3000斤,每市斤卖到3元,鼓励村集体全力把大蒜产业做大做强,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优化改良大蒜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打响我区“裕华大蒜”品牌影响力,让大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金饭碗”。

走进丰华街道朝荣村草莓园大棚内,棚内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抢眼,草莓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李志军与种植户亲切交流,详细询问草莓种植品种、产量、销售及收益等情况。他指出,要坚持以科技赋能,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品质,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新样板。要积极探索“农业+”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联农带农作用,延伸产业链条,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调研中,李志军强调,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推进手工经济发展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推动传统手工经济从分散型、小规模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变,积极拓展市场,优化销售渠道,打通产品销路,引入创新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手工经济2.0版本,推动经济与民生的双赢。要紧紧扭住产业富民这个主攻方向,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突出地域特点,加强动态管理,严格把控质量,加大产品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延伸“产”的链条,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助力农村资源盘活、农村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要坚持干字当头,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对农业有真了解、对农村有真感情、对农民群众安危冷暖感同身受的责任和情怀做好“三农”工作。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两委”班子成员,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合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区领导潘伟参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