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强化环境整治为村容村貌按下“美颜键”

发布日期:2025-02-18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去年以来,大丰区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围绕创建目标,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废弃物治理等工作,深入开展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活动,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高位推进,谋好环境整治“奋进曲”。全面落实村庄规划设计。根据省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通知》要求,2024年全面完成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一般村庄应编尽编。大丰区共有218个行政村,应编村庄规划199个(规划发展村的行政村居),结合各村编制深度和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合理确定规划编制重点和内容,其中,204个村庄规划全部通过区政府审批,14个村跨城镇开发边界正在编制详细规划。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以南阳镇、大中街道、丰华街道、新丰镇4镇共计18个行政村为单位,深挖资源禀赋,根据片区大蒜、早酥梨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以“蒜香梨缘,和美新大丰”为发展愿景,力争打造江苏首个以大蒜产业为媒介,“产业优、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整个片区建设坚持多元投入、节约集约,计划总投资1.41亿元,其中乡村建设方面6741万元、产业发展方面5247万元、富民增收方面1173万元、乡村治理方面701万元、村庄规划设计方面200万元。片区199个子项目中,已完成项目建设105个,开工在建项目33个,整体项目实施进度61%。

靶向发力,唱好环境整治“协奏曲”。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村庄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组织开展“一部”“四沿”“五旁”垃圾清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以“五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推动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初步统计,全区218个村(居)开展春季村庄清洁行动,出动劳力7.2万人次,清理水塘2112处,清理沟渠0.23万公里,清理残垣断壁、破败房屋和废旧猪圈茅厕等1561处,清洁乱堆乱放4322处,垃圾10.8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4万吨,清理各类大小广告3460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710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丰区以资源化利用为重要方向,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各板块和区城镇净水公司,强化户厕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协同治理。去年新增完成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管控,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专业化运维管理比例为100%,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突出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小厕所、大民生”工作理念。成立户厕改造工作专班,制定全区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区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推进会暨户厕改造技术培训会,建立“首厕过关制”工作机制,新建改造的第一个厕所,各镇(区、街道)分管负责人均到场进行技术质量把关,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管一户。2024年大丰区共改造户厕11672户,其中新建改造8529座,整改提升3143座,占总任务数的107%,开展区级第三方全覆盖验收,并通过了省市级抽验。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域治理,谱好环境整治“长效曲”。强化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对31条县乡农村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省级认定135.72公里,完成比例138.49%。坚持“河长牵头、建管并重”,将工程建设与长效管护工作同步开展,聚焦河道管护突出问题,开展全区农村河道整治管护专项行动,创新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方式,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河道管护模式。大丰区先后成立管护队伍269支、人员2460名。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大丰区15个镇(区、街道)已全部开展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配套建设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25座,日处理能力达74吨。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19座,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6座。各镇(区、街道)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集中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2024年新增一级清运车辆6台、吸污车2台、垃圾分类电瓶车6台、分类垃圾桶(240L)1.5万只、分类垃圾桶(30L)3.9万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