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团镇让文明乡风吹遍“田野”

发布日期:2025-11-14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乡村振兴,乡风为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乡风文明既是涵养乡村精气神的重要内容,更是撬动乡村蝶变的强劲动力。近年来,西团镇始终以“让群众生活更美好”为核心,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从思想引领、环境治理到文化赋能,用接地气的举措、暖民心的实践,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绘就出“村美、人和、风正”的乡村新图景。

[文明理念扎根乡村土壤]

“咱们房前屋后堆放要注意形象,做人做事要讲文明,垃圾分类、邻里互助,这些都是咱村规民约里写的‘好规矩’……”在该镇众心村的一处农家庭院里,该村乡贤正围着几位村民“拉家常”,大伙儿听得认真,时不时插话说起自家的“文明小事”。这是该镇深化思想引领、培育文明风尚的日常场景。

一直以来,该镇坚持把文明理念融入乡村生活肌理,通过文明礼仪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规范走进村民身边,累计修订13份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垃圾分类”“禁燃禁放”等内容写进条款,让村民有了“行为标尺”,20余场道德模范宣讲、移风易俗主题活动,让“崇德向善”成为村民的自觉选择。该镇还以“山海红韵”品牌建设为抓手,把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组建由党员干部、乡贤骨干组成的宣讲队,继续用田间课堂、庭院宣讲等“接地气”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乡村,同时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村民”评选,用名誉表彰、积分奖励等方式,让文明新风从“耳边听”变成“身边行”。

[特色机制激活共建活力]

巧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实践,发挥群众智慧,汇聚干群合力,用积分制提升群众参与感,全面奏响乡村文明“大合唱”。环境卫生怎么管?红白喜事怎么办?针对这些村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镇结合实际和群众意见建议,将百姓生活中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遵守的事项编写成“乡风文明积分制”,印制成小册子发到每家每户。

作为入选全省首批移风易俗优秀案例的好例子,新中村的“环境积分制”早已成为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助推器”——该村将乡村振兴建设、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重点,探讨操作简易、群众接受的“积分制”评分机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广泛宣传到各家各户,并逐户发放“新中村积分兑换卡”。以参加志愿活动、积极建言献策、维持环境整洁等为加分项体现正向激励,设置故意破坏公共绿化、聚众赌博等扣分项体现负面约束,建立“一户一档”机制,一月一打分,一月一公示。村“两委”与“肥马小店”签订积分兑换协议,设立积分兑换商品展柜,以实实在在的奖惩兑现撬动乡村“大文明”,全村向上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

围绕环境治理与乡风培育的深度融合,该镇还加大力度优化集镇环境,完成部分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治理城乡路沿线违章,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周边临时流动摊点位置,不断提升集镇环境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镇村主干道硬化亮化功能,让“雨天不沾泥、夜晚有光亮”的便利惠及更多村民;逐步更新镇村文化体育健身设施,优化助老服务配套,全面提升镇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把文明创建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深化与抛丸机商会、镇商会的协作,在产业一线探索“文明实践点”,培育文明大户、农业带头人,让文明新风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

[精神滋养点亮乡村生活]

周末的西团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里总是透着热闹劲。书架上书籍按类别码得整整齐齐,各类标签清晰明了,周围的小朋友把这里当作了“根据地”,图书绘本看得不亦乐乎。这处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书屋,正是该镇持续丰富乡村文化供给,让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源动力”的生动缩影。

该镇挖掘山海文化底蕴,探寻红色资源脉络,高质量推进“1+14”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升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农家书屋提档升级、送戏下乡等工作,常态化组织广场舞比赛、民俗展演等活动,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健康养生等知识讲座,用精彩的文艺节目、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志愿服务同样是文化赋能的重要力量。该镇深化与“众心助困”“义工联”等志愿组织的联动,推进机关年轻干部、幸福“夕阳红”、乡村能人等志愿服务队建设,把志愿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产业一线、百姓家中,让“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让“志愿红”成为山海大地最靓丽的风景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