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9年2月,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苏省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省级开发区),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苏大丰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20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中韩(盐城)产业园唯一的临港产业配套区。园区现有各类企业5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283家,规上工业企业79家,百亿级企业3家,本土上市企业5家。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近年来,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经济体量节节攀升,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从2018年375亿元增长到2023年690亿元,年均增长13%,连续2年实现超百亿增长。2024年1-6月份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60.01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额48.06亿元,同比增长73.94%。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已建成2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丰海新能源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内首个大型封闭式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正式运行;天合光能获得国内首个零碳、零废工厂“双零”认证;中汽研、博汇纸业获批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钢铁、造纸、化工、现代服务等传统产业为基础,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海洋生物、粮食食品精深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持续调优调绿。全力招引建链强链补链项目,永泰20GWh储能集成系统、吉电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联鑫优特钢提升改造、联鑫年产260万吨干熄焦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实现百亿级项目持续突破。吉电绿氢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岚泽绿色甲醇、博汇高档特种纸板、保税物流二期、苏盐粮食仓储与加工、海上风电运维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天合储能电池、中天海缆、海恒海上风电装备、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博汇化机浆配套废液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港口能级持续提升。大丰港区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沿海三大深水海港之一,G15高速直达港区,G228国道、G343国道穿境而过,刘大线四级航道连通大丰港内港池,是江苏沿海及周边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佳跳板,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交通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备的综合物流优势和独一无二的绿色能源优势。成功创成省四星级绿色港口,建成10万吨级深水航道,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8个,已开通航线35条,“沪丰海上专线”一周6班满负荷运行。盐城港大丰港区自动化集装箱堆场项目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堆场项目。工作船安保设施、散粮气垫式运输机建成投入使用。获批进境肉类、粮食、水果和木材等特色口岸,进境肉类、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通过国家级验收。大丰港铁路支线2025年上半年建成运营,“公铁海水”多式联运体系即将形成。2024年1-6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497万吨,集装箱39.5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7%、11.4%。
载体建设全面启动。港区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三大平台载体。大丰港国际合作零碳产业园,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园区策应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循环经济行动等绿色机制,实现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传输应用,在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上持续发力,被列入江苏沿海新型电力系统规划首批试点园区。碳谷管理中心、智造中心在全省率先形成物理可溯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高效、稳定、可溯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海洋经济产业园核心启动区1.4平方公里已建成,聚焦海洋生物、合成生物产业,已招引明月科技、优度生物、诚康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打造具有自主创新和第三方技术外包服务功能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江苏黄海(大丰港)粮食产业园,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园区建成粮食仓容200万吨,形成粮食吞吐能力600万吨/年。突出粮食仓储物流、粮食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与光明集团深度合作,已招引英茂糖业、喜登门油脂等企业落户,建成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争创国家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园。
配套服务日臻完善。突出国际港城定位,围绕科技、文旅、休闲、度假等功能,坚持港产城同步谋划、一体化发展、组团式开发,石化新材料产业园通过省复核验收,悦达科创园孵化中心建成投用,碳谷科创中心加快建设,10万平方米国际标房年内建成,水、电、汽等全面实现九通一平,可满足企业拎包入住需求。国际商务大厦、职教中心、南阳中学、港城小学、幼儿园、黄海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盐城港跨境电商园对外运营展示,形成集产业、科研、商住等为一体的功能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