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助学工作是区关工委持续多年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是各级关工委以实际行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事实事。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关工委继续关爱贫困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助学圆梦”行动,扎实工作,奉献爱心,共为50名贫困大学新生铺开“筑梦之路”,点燃“希望之火”。
积极申报《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及时布置。区关工委在今年年初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就要求各地扎实抓好爱心助学圆梦工作。今年5月31日《扬子晚报》刊登了2024年开展“阳光助学行动”的消息后,我区关工委于6月3日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镇(区、街道)、区教育局关工委,督促学校关工委、村(居)关工委,动员“双特考生”(成绩特别优秀,高考成绩达本科分数线的;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及时申报。摸清底数。今年春节一过,区关工委就要求各镇(区、街道)关工委和村(居)关工委,发动“五老”通过村组了解、邻里走访、入户查看,把本地今年参加高考的高三贫困生家庭情况登记造册,为开展“阳光助学行动”打好基础。登门调查。镇、村(居)关工委和全区高中学校关工委的同志,对提出申报的学生逐一登门入户进行调查走访,把真实可靠信息摸到手,确保把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筛选出来,动员他们积极申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协助取证。各镇、村(居)关工委的同志主动协助贫困学生办理家庭困难证明,请所在地民政部门、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白驹镇关工委今年成功申报6名学生,列全区第一。为成功申报,镇关工委副主任钱荣生和朱跃平倒排时序,抢抓节点,对排出的贫困学生,冒着烈日酷暑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指导填写申报材料,帮助到村部、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向区关工委上报材料。西团镇关工委今年申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材料7份,镇关工委张建发和周长庆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村(居)报来的7名特困生,逐一到村、到户核实查看,帮助取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指导申报。今年“阳光助学行动”是网上申报,要网上填报申请,传照片、证明,后续还要上传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上传专用银行卡号等,成功申报一个需要七八道环节。镇关工委的同志精心指导贫困学子申报。严格把关。区关工委办公室负责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精心审核镇(区、街道)关工委同志上报的申报材料,从而使全区50份申报材料全部符合要求。截至8月20日,今年我区关工委组织申报《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的50名贫困大学新生,有28名入选,每人获得5000元的助学金。这样,我区关工委已连续12年累计有334名贫困学子获得《扬子晚报》阳光助学金167万元,名列全市前列。
多渠道争取助学资金。由于名额限制,在申报的名单中,我区还有22名贫困大学新生没有获得《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的助学金。区关工委领导亲自登门拜访了区慈善总会领导,请其支持。争取到由区关工委和区慈善总会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开展关工委“阳光助学”活动的通知》,明确由各镇(街道、区)关工委牵头,慈善分会出资的方式给予22名贫困大学生资助每人5000元,共计11万元。至此,今年我区50名贫困大学新生全部得到资助。对其中特别困难的6名大学生,区关工委、民营经济关工委还发动企业家对他们进行每生每年追加5000元捐助并承诺连续4年的资助,保证他们能圆满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