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漫步在万盈镇乡间,村边,一河清水碧波荡漾;屋外,豆苗青青晕染出一片绿色,乡村景致在夏日里露出勃勃生机。
7月17日,记者来到该镇益民三总沟黑臭水体整治现场,看到通过雨污分流方式,原本的黑臭水体已干净整洁无异味,而且非常清澈。
曾几何时,因生活排污、河道淤塞等原因,万盈镇部分河流与沟渠出现水生态退化问题,清澈的小河成了“臭水沟”。因水系不流通,该镇黑臭水体多为死塘和断头沟渠,益民三总沟便是该镇污染较重的一条黑臭水体断头沟渠。该黑臭水体治理现场位于益民村与万盈镇区交界处,全长约1公里左右,河段与镇区污水管网连通,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成为该河沟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为彻底改变现状,该镇积极实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设,并将连接沟渠的生活污水管道接到该镇污水处理站,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沿着沟渠而行,记者看到,沟渠临农户田埂一边已郁郁葱葱,靠近路边一侧,雨过天晴后,也将进行河坡管护,让河道重现水清岸绿。“现在污水统一集中处理,环境、水质明显变好了,我们可以直接从这里抽水浇灌庄稼了。”河道水质提升后,沟渠两边用河水浇灌农作物、蔬菜的农户越来越多,既方便也安心,“清水绕人家”照进了现实。
久经不用、泥沙淤积、泥土黑臭、水质不断恶化的死塘,不仅日常清理费用高昂,其散发的异味也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今年以来,该镇对全镇死塘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以消除黑臭为主要目标,实施垃圾清理、排污整治、清淤疏浚、底质改良等整治措施。清塘以后,文达村免费为池塘周边居民发放鱼苗,金龙村一池塘蓄水后计划种植莲藕或茨菇……死塘变清澈,死水变活水,不仅生态效益显现,减少水环境污染投入,同时也能为农户带来增收。截至目前,该镇上报的17条黑臭水体第一轮已整治完毕。
该镇全长6.3公里的西竖河,北连国考断面王港河,南接省级河道江界河,水环境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行走至河道旁,垂钓爱好者正在专心致志钓鱼,享受午后的闲适时光。而不久前,这里还河道不畅、水质不佳、河面漂浮物众多。该镇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河道沿线公共空间治理,通过打捞漂浮物、底泥疏浚、生态治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并动员河道周边村子成立常态化管护清洁队伍,做好日常维护。经过清杂、清淤,打捞漂浮物后,西竖河面貌已焕然一新,微风轻袭,入目便是“碧波涌动、净水潺潺”。
除王港河外,该镇境内还有川东港一条国考断面河道。今年以来,该镇实施川东港沿线8条共40公里的镇级河道生态整治项目、4条共9.86公里的川东港支河整治项目、2座支河闸站提升改造工程,为川东港水质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万盈镇畜禽养殖场多、小、散,治理较为困难,如何管住粪污,还民水清,让老百姓舒心?该镇加强源头管控,建立粪污处理利用台账,做到粪污去向可追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组织所有依河而建的养殖场负责人自行使用挖掘机、吸泥船等设备,对养殖场周边河道进行清淤。并积极动员养殖户自己上粪污处置设施,把畜禽粪污收集起来,经过干湿分离等多道工序,把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今年,该镇17户设计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建成酵解风屏或小型AO等粪污处置设施,目前已有10家投入使用;1000头以下养殖户参照建设的小型AO设施,目前已开工建设处理设施2套、新上粪污干湿分离设备3台。同时,该镇成立巡查小组,加强对重点养殖大户的监管力度,每日由值班领导牵头,对村里托运粪污的车辆看死盯牢,“特别是夜间,会查看一下车停在哪里,如果路上遇到,我们当天的值班人员还会跟踪盯梢一段时间。”该镇副镇长黄晓梅介绍道,该镇压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对发现问题的养殖场责令其自行整改,其周边的黑臭水体以及疑似污染也全部由养殖场出资整改。经过一段时间整治,该镇养殖场已普遍形成了惯性思维:不但不能偷排,养殖场周边的河道也要自己管护,为自己避嫌,做到“自己河道自己管护”。
近年来,万盈镇积极为畜禽粪污处理寻找路径。该镇有70余户1万羽以上规模养鸡场,1万羽以下的约100户,体量较大,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其产生的大量养殖废弃物最初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利用,成为该镇水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为改变畜禽粪污对水环境影响,该镇引进千禾荔公司,建立鸡粪处理中心,将周边的畜禽粪污加工成有机肥,一边为公司生态园里的作物提供养料,一边作为商品销往周边区域……一条就近消纳、变废为宝、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路径在万盈镇铺展开来。
该公司生产经理王克平将记者带至中心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一大片黄色便是该公司最大的“功臣”黑水虻,就是它们,在日夜不停地消灭着鸡粪。“利用黑水虻消纳鸡粪,这个工作我们已研究了好几年。”王克平说。这个总占地75亩的大规模鸡粪处理中心,在外围竟然没有闻到粪污的臭味,这得益于项目采用的全生物降解农业废弃物工艺。该工艺通过生物昆虫和生物菌群来降解鸡粪及秸秆、瓜果、烂菜等农业面源废弃物,不但能全流程做到无废弃物产生,还能年产出3000吨左右的优质昆虫饵料。为真正做到不扰民,不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在建设过程中,公司规划在项目现场红线内的四周预留了1-2米的空地种植藤蔓绿植,用来消纳厂区生产噪音和异味。目前该中心鸡粪处理已辐射全区8个镇,一期鸡粪日处理量达150吨,全部达产后,日处理量可达400吨。
碧水如玉,滋润乡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好交接棒制度,压实网格巡查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群策群力,完善制度、机制与措施,形成常态长效抓手,巩固扩大水环境治理效果,将人水和美的生态画卷越绘越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