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华街道激起村民共富“浪花”

发布日期:2024-06-04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丰华街道坚持以实为要,以干为先,紧紧围绕富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巩固传统产业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党建引领示范与发展“六种”经济相结合、完善考核机制与加强督查问效相结合,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多措并举,打好富民增收“组合拳”。该街道深入推广“6+X”增收模式,鼓励村居通过“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村居”等方式抓增收、促民富。培育壮大手工经济。街道根据各村(居)特点,进一步对接企业、加大宣传、提供指导,目前阜丰村已形成10个手工经济集中点,主要从事厨房用品包装、玩具充绒、床上用品整理,带动就业132人,人均每年预计增收1万元;阜南村、朝荣村、新东苑社区与恒丰海绵厂开展海绵包装业务合作,带动就业50人,人均每月预计增收1200元;裕华居委会依托关爱之家阵地打造手工经济点,现已形成手工点示范户5个,带动就业103人,人均每月预计增收900元;海棠社区与瑶瑶制花开展烫花等手工合作,带动周边28名居民,人均每月预计增收600—900元。持续发展劳务经济。各村(居)充分发挥乡贤有情怀、有资金、有资源、有才智的独特优势,深化合作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朝荣村、海防村、天祥村、裕居村与种植大户开展合作,组织农户利用空闲时间挖大蒜、收蒜苗、种番茄,农忙期间人均每月预计增收3000元;海丰村与久禾生物开展切菇劳务合作,每天组织劳动力50人,人均每月预计增收2700元;阜丰、丰裕两村瞄准市场需求,组织农户开展老年人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承接辖区及周边小区业务,带动就业50人,人均每月预计增收4000元。其他模式共促增收。万丰村与富裕蔬菜合作社开展蔬菜供应保底合作,已动员176名农户在大蒜、小葱收获后改种青椒等矮杆作物,每户亩均预计增收1000元;朝荣村14栋32间民宿全部建成开放,每间每月预计增收1500元,并积极帮助“莓小鹿”草莓采摘园拓展订单,村集体获取服务费;海丰村与种植能手曹康开展技术合作,建成猕猴桃园,种植300棵果树;天祥村利用现有辅房资源,鼓励27名农户发展羔羊养殖,户均每年预计增收5000元;阜南、阜丰、丰裕等村发挥资源优势,出租标准厂房、明星家居仓储和万裕小区门面等资产,村集体每年预计增收353万元。

凝心聚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强化党建引领。该街道严格落实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居)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带队,利用周末进村入户、走访群众,逐户排查清理环境死角,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结合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常态化组织村与村之间相互观摩、交流心得,对标找差、学习经验,不断激发村(居)发展内生动力。突出人才赋能。街道着力用好“本土人才”,深入摸排村级后备力量,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目前累计储备村级后备人才21名;大力培育“新农人”“农创客”,结合村企合作、村校联动,持续开展宣传引导、技能培训。3月份以来累计开展培训5场次、参与农户180人次,培养农村经纪人3名、种养大户2名。加快设施建设。该街道扎实抓好朝荣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建工程,4月底全面完工;聚焦厕所革命,围绕全年新建200个和整改提升50个的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户厕改造,目前各标段首厕均已通过验收并进场施工,预计8月底完成;坚持“一河一策”,加快建设天东河、福东河农村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确保6月底全面完工。

持续发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统筹推进,唱好整治“前奏曲”。该街道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典型引路、整体提升”原则,紧盯“路、桥、河、房、田”五大环节,围绕以“点”入面、以“点”促线、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常态化管理+集中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街道村(居)干部、志愿者及网格员等力量作用,常态开展环境整治,助力环境持续提升。全域覆盖,谱好整治“进行曲”。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复审迎查工作,街道全面整合资源力量,合理分配人员机械,突出整治大华路、陈李线、福成路等主干道沿线环境问题,细致清理城区卫生死角,逐户清除农村治理盲区,积极动员村民参与整治、清扫各自家前屋后,确保整治一处、清洁一片。注重长效,弹好整治“协奏曲”。街道始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充分用好村组自查、村村互查和街道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各村(居)环境整治情况检查通报,现场交办,限期整改,不断健全日常清洁、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治长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