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组织作家开展红色旅游线路文化采风活动

发布日期:2024-05-08 来源: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5月7日,由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起,区老龄协会老年作家分会组织20余位作家、文学爱好者,开展追寻革命先烈在大丰奋斗献身的足迹,进行红色旅游线路文化采风活动。

大中街道红花村曾经是解放战争期间闻名苏皖边区的支前模范村。“张学敦一人招了一个新兵连”“红花村6辆小车一直推到山东碾庄”……村史成立室里,集图片、实物、影像等于一体的展示,生动再现了70多年前那场伟大战争的支前场景和感人故事,也深深抓住了作家们的心,大家交流观感,甚至现场拟定出创作标题;西团的李增援烈士墓前、新中村“红色驿站”里,随着讲解员形象生动的讲述,作家们似乎听到了那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和“永不消失的电波”故事里主人公原型敲打电键时的“嘀嘀嘀”声;南阳镇广丰村曾是著名的七战七捷新四军伤员养伤荣军连所在地,当年的广丰民众为安置伤员、招募失散战士筹措经费,进行土改等,其情节故事形成了《芦荡火种》并经改编成革命现代戏《沙家浜》而风靡全国。还有丰华先烈陈朝荣大义凛然为国捐躯、草庙镇境内的新四军枪械所、战需经费筹储等,令观看情景、聆听介绍的作家们萌生创作灵感。

瞻仰和采访方强(袁文彬)烈士陵园,是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让作家们感到了心灵震撼。这位黄埔军校学本领、参加北伐报国家、抛家别子为救亡、辗转万里去抗日,最终因日伪扫荡遭逮捕、汉奸指认被活埋的革命烈士,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并安息于大丰热土。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为纪念这位英雄,将其牺牲地以方强命名,让英名永留,以激励世代。

为了更加有力有效做好此次专题文化采风工作,区老龄协会老年作家分会鳞选20位中老年作家组成采风团,特邀知名作家、文化名流施建石参与指导。区文旅系统对整个采风活动组织有序,安排紧凑,服务到位。知名作家马连义对红色旅游文艺作品的采访、创作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宣传交流,对如何写出励志传世的红色佳作进行了辅导。区老龄协会老年作家分会主席卢群代表采风作家表示,通过走、看、听,深感大丰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明延绵久远。该分会将消化采风观感,构思创作立意,为《大丰红色旅游文化丛书》奉献精品力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