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丰华街道)执奋斗之“笔”绘奋进之“画”

发布日期:2024-02-26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4年,高新区(丰华街道)锚定向“高”而行、向“新”求变,加快产业集聚,汇聚要素资源,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扎实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绘就高质量发展答卷。

坚持向“高”攀登,聚焦产业强区,建强经济发展主阵地。新的一年,该区树牢“项目为王、产业强基”发展理念,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配强精干力量,加强资源对接,突出精准招商,运行好香港对外经贸合作处和杭州、南京招商联络处,坚持链式招商、集聚发展,打好产业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组合拳”,用足用好英飞尼迪产业基金,紧盯宗申集团工业资源数字生态平台、长三角(盐城)中欧科创转化中心等在手项目,力争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聚焦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聚焦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氢能领域,加快氢能科技创新中心、云帆氢能双极板等项目建设,力促蜂巢能源、纬景储能、海望氢能等项目全面投产达效,推动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持续做强智能终端、卫星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加快启航智能终端产业园腾笼换鸟,推动丰联创智产业园填满做实,助力郎克斯产线持续扩能,安桂信电子等项目全面达效,不断提升入园企业的达效率、回报率,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效升级。

坚持向“新”求变,聚焦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共享活力区。该区将以“2024服务业发展年”为抓手,逐步形成定位清晰、重点突出、功能完善的城市业态,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起点谋划高新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区域联动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外部优质服务资源落地,加快培育孵化本土服务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坚持供需匹配、深度赋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集聚发展、融合互动,做大做强科创文创、数字信息、人力资源、电商贸易等4大支柱型服务业,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将中国铁塔数字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成区域数字能源领域标杆,力争家政服务产业园年内入驻优质企业达30家,培育发展会计审计、检验检测、规划设计、律师公证等生产性功能性服务业,推动希望小镇、总部经济园填满做实。坚持丰富产品、提高人气,持续擦亮科创文创品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东方1号产业园等品质化多元化发展,积极布局首店经济、网红经济,让花都美食城等消费场景火爆出圈,阜南小街、裕华老街积极打造特色街区。

坚持逐“绿”而兴,聚焦功能品质,打造美好生活向往地。该区厚植绿色根基,统筹发展与保护,围绕“两轴三心、水绿成网”城市生态空间布局,推动街巷转角、城市荒地、省道路旁等点位“拆违透绿、荒地复绿、见缝插绿”,打造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坚持产城融合,加快推进裕华小街整治,完成城中村桃园小区更新改造,畅通道路微循环,新北路东延加快推进,年内完成陈李线、大华路等街面整治工程,同时鼓励支持乡村民宿、果品采摘、高端酒店等业态发展,形成一批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加强与常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院校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人才落地,同时扎实推动孵化平台载体建设,大丰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提档升级,力争全年新增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并积极组织人才项目路演、投资对接洽谈、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快盐城体校建设,年内校区主体封顶,进一步促进人口汇聚,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坚持踏“实”笃行,聚焦共同富裕,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该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建基地、优品质、塑品牌,探索建立生产样板田,持续擦亮“裕华大蒜”金字招牌,推动裕居荠菜、天祥小葱、朝荣贝母、海防莴苣、海丰乳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绿优占比达85%以上。并抓好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提升农业园区引领水平,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引,加快海防冷库、丰裕冷库等冷链设施建设,带动链条向后端延伸。拓宽增收致富路径,深入推进强村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村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利用,坚持村集体领办项目、带头种植,推动强弱村结对联动发展,确保2024年内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超70万元,其中超100万元村6个、超200万元村3个。打造宜居和美乡村,高质高效推动村庄规划,抓好改厕治水、垃圾分类,持续做好家前屋后、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争取年内创建生态宜居乡村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2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