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蓬勃有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建设成绩亮眼……新年伊始,万物更新。2024年是大丰向“高”而立、向“新”而行的一年,这片充满生机和潜力的卯酉大地上,处处焕发着活力、升腾着希望,谱写着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的发展故事。
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我区是长三角中心城市盐城的滨海新城区、大市区副中心,拥有112公里海岸线、1000多平方公里滩涂和近5000平方公里海域,有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丰港拥有海港泊位19个,盐通高铁穿境而过,高速、国道纵横交互,新长铁路大丰港支线加快建设,疏港航道直达淮河经济带和长江水系,“公铁水”多式联运新格局加速构建。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的主战场,我区共有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常盐工业园、苏盐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是承接长三角产业溢出、科创溢出、人才溢出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集聚了金风、中车、阿特斯、天合、正泰、蜂巢、博敏、中汽研、国电投等一大批领军龙头企业。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近4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加快建设大丰港国际合作(外资)绿色低碳产业园,依托本地区强大的新能源保障体系,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机制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传输应用,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项目承载区、绿电绿证交易先行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示范区。
高水平赋能有声有色
一直以来,我区聚焦“金融强国”宏伟目标,充分发挥金融赋能助力作用,优化银企对接、加速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强助力经济强,以金融稳助力经济稳,有着金融机构数量“多”、信贷规模总量“大”、金融创新举措“实”、资本市场前景“广”、金融生态环境“优”的特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大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全区有银行机构23家、证券营业部2家、保险机构31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1家,上海银行大丰支行正在积极筹建。成立中研绿色金融黄海研究院,组建苏北首个县级金融商会。政银企对接活动常态化、多元化、精准化,去年累计授信超300亿元。2023年各项存款余额1362亿元,新增1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6亿元,新增280亿元,存贷款总量、增量全市第一。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全省落地首笔“湿地碳汇贷”“紫菜贷”“梨园贷”,江苏银行大丰支行获全省首本银行业“碳中和证书”。建成盐城首家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园区,全市首笔“亿元数字人民币电费”在丰支付。现有上市公司6家、占全市二分之一,其中沪深交易所上市5家、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全市最多。地方金融组织经营质效好,金茂担保列全省“三十佳”。连续10年建成“省金融生态优秀县”。
高效能合作机遇无限
2024年,我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体系升级、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海洋经济育强、统筹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示范、文化强区建设、民生福祉增进、社会治理提效“九项行动”,市场需求旺盛。
围绕“3456”产业定位,我区全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氢能、合成生物、新型储能3个未来产业;链式集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焕新钢铁、化工、造纸、纺织、机械制造5个优势传统产业;扩容提质研发测试运维、数据服务、现代物流(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商贸、文旅(花艺花境)、康养6个现代服务业。我区把推进企业股改上市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有力举措,动态调优储备、梯队推进扩容,持续壮大资本市场“大丰板块”,力争全年实现过会1家、报会2家、辅导或新三板挂牌3家、股改20家的“12320”目标。目前,一大批产业项目、园区载体、实事工程加快建设实施,去年招引落户的16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抢工会战、部分陆续投产,今年将继续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大丰港国际合作(外资)绿色低碳产业园、粮食(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如火如荼建设;20项民生实事工程按计划推进实施。
一池“金融活水”,激活发展动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区将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能源、生态文旅、民生工程发展,以开放之姿探索金融发展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插上劲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