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探索实践折射发展之变。
坐拥112公里海岸线、1000多平方公里滩涂和近5000平方公里海域,大丰区富足的风光资源、绵延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湿地资源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当下,这座因风光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城市,正通过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如何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突破绿色发展瓶颈,实现从传统港区到国际化零碳园区的蝶变?走进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崭新的绿色建筑群与高效运转的新能源项目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是地方“双碳”目标的实践样本,更成为绿色经济全球化合作的中国名片。
绿色突围
从资源禀赋到零碳蓝图
“这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绿电可溯源的产业园区。”在碳谷智造中心办公楼里,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能碳数据,展示着园区内每个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及绿电使用情况,碳智信管理公司项目负责人骄傲地介绍着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的最新成果,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催生着绿色经济的先行者。
大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然沃土。在华丰农场养殖区,一望无垠的光伏“方阵”,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蔚为壮观。该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光伏装机容量达378MW。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产生4.43亿度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65万吨,节约标准煤13.34万吨,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将目光投向更远处的海上,海面上风机叶片飞速旋转,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天润大丰6.95万千瓦风电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同时,更多更宏大的风电项目——国信85万千瓦、三峡8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等项目,计划在2025年全面投产,为零碳产业园实现100%绿电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全市重要绿色发展试点,大丰港零碳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31平方公里,涵盖国际合作绿色零碳产业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临港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园等多个功能区。园区以“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为建设路径,全面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
目前,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已在园区内实现绿色电力溯源认证,确保园区内的绿色电力使用具有可追溯性。这一绿色电力溯源体系的推出,让园区内企业实现依照国际标准进行绿电交易,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园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个月前,一场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双向奔赴”在大丰上演。RE100成员单位及关联企业约80家跨国公司、业界翘楚齐聚黄海之滨,开启绿色之旅,共同探索和实施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加速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携手合作共创“零碳”新未来。“我们不仅提供绿电,更重要的是让绿电变得可追溯。”在广泛交流推介中,零碳产业园绿电认证体系得到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不仅为出口企业增加了绿色背书,也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产业崛起
从转型升级到全面布局
“项目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产出绿色甲醇,建成后每年可保障本地130万吨生物质废弃物离田的需求。”作为2024年度省重大项目,江苏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24.31亿元,计划2026年投产。岚泽能源行政总监张晓强介绍,绿色甲醇是一种新兴的零碳船用燃料,在航海燃料领域,岚泽的绿色甲醇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碳的替代燃料,可为航运业脱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在天合光能24GWh储能电池项目工厂里,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就在数月前,天合光能盐城大丰基地成功通过TüV莱茵“零废”工厂和“零碳”工厂认证审核,荣获“零废”工厂认证证书和2023年度“零碳”工厂(Ⅰ型)三星认证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获得该机构颁发“零废”工厂证书的企业,天合光能也成为业内首个获得TüV莱茵“双零”工厂认证的企业。
一个个重大项目,支撑起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积极探索“绿电+氢能”发展模式,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植发展绿氢及海洋(合成)生物等产业,推进钢铁、造纸、化工转型升级发展。园区还通过提供稳定、可溯源绿电及标准化、国际化碳排放盘查服务,着力招引有绿电需求的外资外贸企业。
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步伐不相上下的,是钢铁、化工、造纸等高耗能产业绿色升级的进程。联鑫钢铁是一家传统钢企,近年来,企业瞄准绿色低碳,主动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碳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技术更新改造,企业年回收利用副产煤气60亿立方米,发电8亿千瓦时;持续实施全工序节能技改,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0.7%、20%,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在江苏博汇纸业有限公司企业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造纸生产线上,近10米宽的白卡纸以每分钟1300米的速度生产出来。“这种白卡纸是很多知名品牌包装的材料,优势不仅在于品质,更在于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环保。”博汇纸业总经理卢永强介绍,从原材料、能源到生产废水处理,企业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公司正推进80万吨高档特种纸板扩建项目,扩大环保产品生产规模,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重点推进钢铁、造纸、化工转型升级发展,布局氢冶金、优特钢、绿色纸品、化工新材料、电子电池新材料、新医药以及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项目……着眼未来,产业园一边壮大新兴产业,一边焕新发展传统产业,新能源锂电、风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绿氢“制储运加用”一体化示范以及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合成生物等绿色产业项目正加速崛起。
全球合作
从绿色创新到示范标杆
在马尔代夫的五座缺水岛屿上,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叶片随风缓缓转动,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五套由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捕风捉光”,用绿电驱动海水淡化设备高效运行,为当地2000多名居民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大丰制造”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舞台,推动着中国绿色经济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全球经济协同发展。
今年3月份,大丰港国际合作绿色零碳产业园碳谷管理中心机构挂牌入驻暨项目签约活动举行。江苏碳智信运营有限公司与英标协会BSI、上海建科院、南大盐城环保研究院、鉴衡认证中心、中研绿色金融黄海研究院、悦达和碳、天合优碳等12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英标协会BSI、落基山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上海建科院、鉴衡认证中心、中研绿色金融黄海研究院等首批14家入驻机构集中挂牌。
从绿电供应到低碳技术输出,从能源体系重塑到产业链绿色升级,从国际化认证到全球合作,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以实践证明了绿色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正成为中国“双碳”目标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围绕零碳产业园区“五化”建设要求,大丰区正积极打造零碳产业园示范样板,全力推动园区总投资554亿元的40个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以“绿电”为核心,以“未来”为方向,强化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聚力打造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以全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契机,大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出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开展物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新型废弃物综合利用。聚焦退役光伏设备、废旧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着力建设再制造产业基地。
风从海上来,绿从大丰起。随着全球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大丰正通过零碳产业园展现出“风光之城”的绿色潜力,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发展动力,也通过国际合作与绿色创新不断打造着全球零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