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06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翔西路的海博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只见园区里一片繁忙景象,满载各类货物的大小货车来往进出。在快递环形分拣区域,工作人员正在将快递分拣放置到对应的区域,交由快递员一一扫描装车。目前,该中心日均进港件约8万件、出港件约3万件。快递分拨是该中心重点打造的核心基础服务功能之一,旨在整合大丰本地主要快递企业的快递分拨需求,集中运用大规模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技术,达到提升末端快递分拨效率、降低快递分拨成本的目的,进而推动快递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得益于交通、产业、政策、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支撑,海博智能仓储物流中心抓住电商与快递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打造立足大丰、服务盐城、对接长三角地区的智慧物流配送枢纽。

近年来,我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依托大丰港物流园、海博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等重要物流节点,加快打造“一枢纽、两园区”的物流结点空间布局结构,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各项业务稳步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离不开的是我区不断完善的交通体系。近日,经过中铁四局承建团队的不懈努力,大丰港铁路支线3标10联连续梁历时1年6个月全部顺利合龙,大丰港铁路支线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大丰港铁路支线的建设是构建盐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性工程,货运“公转铁”“水转铁”的进程将得到进一步加快,为盐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2023年底,我区公路总里程达4903.72公里,全域形成了“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三纵三横”的干线公路网络体系,境内现有盐通高铁和新长铁路两条铁路线路,大丰港铁路支线加快推进,形成以通榆河和刘大线航道为主的“一纵一横”内河航道网,“公铁水”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不断拓宽。大丰港建成10万吨级深水航道,生产性码头泊位1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建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拥有国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全国沿海第二个进口粮食海进江减载口岸、进境肉类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进口木材熏蒸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货物吞吐量7135.4万吨、集装箱量51.5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1%、10.8%。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重点物流基地载体品牌优势,初步形成以木材、粮食、煤炭、集装箱、风电、汽车等为重点,保税物流粮油深加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风电大件、大宗散货集散中转汽车整车运输为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1-11月份分别完成营收164.58亿元、税收3.15亿元。

现代物流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改造和绿色化发展。日前,首张“网络货运”许可证落户大丰,标志着我区正式开启“网络货运”模式。“网络货运”平台类似于“货运版滴滴”,平台要求参与货物运输活动的关联方都必须有良好的经营诚信,按照网络货运经营信息交互要求,接入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优先享受互联网技术所整合运输信息的资源,从而优化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区将传统堆场改造升级建成江苏沿海首个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TÜV南德意志碳中和承诺认证的“零碳堆场”,实现设备远程控制、全过程设备调度一体化、生产作业现场无人化,堆场作业自动化率提升至95%,单箱作业效率提升至每小时32箱。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畅通物流运输通道,优化物流服务模式,加快智慧物流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政策保障,以澎湃的动能,以更高层次的现代物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