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门口看病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去市区,专家坐诊通过视频就能帮我把病看好了,镇上的医疗服务效果一样好。”住在小海镇温泉村的朱阿姨谈到就医的便利时深有感触。
如今,我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基层群众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同质化诊疗服务,“群众跑”变为“医生跑”,为百姓带来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守护百姓健康的坚实堡垒。
聚焦资源整合,管好“一本账”。为解决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卫健委内部统筹编制资源挂牌成立副科级独立法人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将原先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牵头的两个医共体进行整合优化,加入苏北健康管理中心附属医院作为技术支撑力量,融入疾控、妇幼、精神卫生等多元补充力量,建立优势互补、相互赋能的大医共体模式。
聚焦能力聚合,走出“新路子”。强化区级医院发展新动力。我区深化与上级三甲大医院的合作交流,今年新增名医工作室4个,每月开放名医工作室不少于5个,全区共计建成名医工作室36个。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先后邀请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王静成专家团队、建湖县人民医院现场指导,成功开展ECMO、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复杂全胰腺切除术等一大批新项目、新技术;中医院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实现零的突破。提升镇级机构发展新效能。年内已实现乡镇卫生院CT配备全覆盖,刘庄、西团、大桥、城西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评审,丰华、新丰、方强、大桥卫生院和三院结合自身特色及需求陆续与人民医院合作开设联合病房,专业覆盖老年医学科、心内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重症医学科等。在区中医院指导支持下,白驹、草庙卫生院通过省五级中医馆创建单位验收。构建基层服务发展新体系。我区持续加大乡村医生招培力度,23名定向农村医学生全部顺利毕业上岗;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今年招录6名大专生进入村卫生室岗位。另外,积极吸引年轻有资质护理人员加入乡村医生队伍,进一步优化调整村医队伍年龄结构。全区累计建成省甲级村卫生室12个。
聚焦能力提升,下好“一盘棋”。突出“资源下沉”,实现服务专业化。建立医共体总医院“下沉资源”、分院“上派学习”机制,总医院利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骨干下沉等手段,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医共体运行以来,牵头医院遴选24名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坐诊基层,在此基础上,选派2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专家,通过开设专家工作室或联合病房的形式,帮助基层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县镇服务水平同质化。突出“医防融合”,实现服务多元化。继续擦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牌,将牵头医院专家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管理,设置个性化专病签约服务包,由群众结合自身健康需求自由选择服务包进行签约。全区累计签约29.23万人,其中基层首诊签约8.77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5.47%,重点人群签约率72.9%,首诊签约率达30%。突出“数字赋能”,实现服务高效化。数字化医共体驾驶舱改造并投入使用,较预期提前一个月完成。区域内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有效避免重复检查,进一步提高诊疗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提升医保基金利用率。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发展路径,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合理利用好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