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公布了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选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80个,大丰草堰石闸榜上有名,它是盐城市唯一入选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名单的地名文化遗产。
草堰石闸,位于大丰区草堰镇草堰村南端,即小海正闸和小海越闸,又称鸳鸯闸,始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一年(公元1583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和乾隆十二年(1747年)两度改建,其后虽重修,而闸基如故,结体未变。两闸相距20米,形体一样,由青石砌成,均为二孔一机心,每闸长14.8米、机心宽4.2米、金门宽5.3米、高4.8米,闸门为东向西,每孔两侧有四槽,备有两闸板相对启闭。
草堰石闸1990年被盐城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2024年入选江苏第一批十大文物主题游径——“行盐四方”淮盐文物主题游径。
明代,为有效地东御海潮,西泄兴化等地来的洪水,在范公堤上建有13座闸,此两闸为现存较为完好的石闸。草堰石闸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建成初期,主要是东挡海潮,西泄洪水,调节堤西海水量,保障煮盐之需;第二个时期,盐场东迁堤东之后,除了东挡海潮,西泄洪水,同时新增关卡作用,控制堤东的苇草不外输,产出的食盐不私出;第三个时期,随着大海进一步东迁,堤东的开垦和新建海堤,古闸主要承担泄洪作用。
草堰石闸是范堤古闸的代表,虽然上述水利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格外显现。它是人类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遗存,是中国南黄海流域沧海桑田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是盐阜和扬泰地区历史文化中一个十分珍贵的标识,是大陆由西向东推进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古代先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
发挥地名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丰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