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 | 万寿桥

发布日期:2024-11-19 来源: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都说盐城无山,最高海拔不足8米,可偏偏刘庄镇因紫云山而闻名。紫云山四周铺绿叠翠,山上的紫云禅寺梵呗声声,香烟袅袅。寺庙之下,有一座万寿桥。传说万寿桥有灵,只要在桥上走一走,诚心祷告,就能有求必应。

故老相传,这座桥和寺庙都是凭空出现的,也有说这座桥和寺庙,是海龙王变的。和万寿桥同时出现的还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有一个叫做海明的后生,自小身体单薄,弱不禁风。后来海明天天从桥南到桥北的寺庙里静坐,听寺庙里的僧人诵经,久而久之,居然变成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方圆几里内的人家看到这种情况,就把家里身体不好的老人和小孩送到万寿桥上,让他们天天经桥而过,到寺庙里敬香听经。

住在海边的长林老人,因长年下海打鱼,湿气浸骨,每逢阴天下雨就浑身疼痛难忍,严重时都不能下床走路。长林的儿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看着父亲如此疼痛,就天天背着父亲到万寿桥上敬香。起初,长林的儿子背长林还觉得十分吃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长林老人不仅能下地行走,而且健步如飞,又能下海打鱼了。

刘庄南边很远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凤来的穷书生。凤来家境贫寒,但是他十分好学,立志将来有一日能考取功名,造福一方百姓。可是连考几次都名落孙山,便有人指点,让他到万寿桥上走一走,许个愿。

转眼又到一年赶考之时,凤来真的来到了万寿桥。他买不起香烛,便撮土为炉,折柴为香,在桥头很是虔诚地三跪九拜。就在凤来行完大礼准备站起身时,因为连日攻读疲劳加上饿着肚子赶路,不觉一阵眩晕昏倒在了桥头。此时,恰好山东省左丞顾原父女,到此寻找风水宝地修建陵墓,来到万寿桥上。顾原父女见一年轻书生晕倒在地,就请人帮忙带回客栈救醒。经一番询问交谈,顾原见凤来勤奋好学,又谈吐不凡,立志高远,就出资助他进京赶考。那年凤来不仅考取了功名,还抱得美人归。

凤来结婚后,到万寿桥来还愿,并立志在此修建学堂,造福乡里,让更多的人能通过万寿桥而走出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今,凤来的故事也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去勇敢追求梦想和爱情。

如今,这座结构精巧、造型独特、建筑艺术十分精湛的桥,依旧牢牢飞跨在夹沟之上,两边36个栏杆上石刻各种图腾,图腾上写满了风雨的痕迹。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对石雕龙头从桥底伸出,龙头口含玉珠,吞云吐雾。四个龙头下面有两副石刻对联。东边一副是:万福来朝天台有路,胞舆为怀众生普渡。西边一副是:山寺云停傍三元而赐福,水流月涌证万象之皆空。

现在这座用来渡人的万寿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了人们的精神信仰。那些身体不适的,想求功名的,都会到万寿桥来走一走转一转。桥北的寺庙依旧,寺庙旁边的刘庄中学校址依旧,记录着万寿桥畔曾经的繁华。

选自《大丰区文化旅游丛书》文:陈德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