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4-10-30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我们是深有感触。以前除了辛苦种田,几乎没啥娱乐,房前屋后也是乱糟糟的土堆、柴堆。现在垃圾有专人收集,水泥路面平整结实,白天做简单的手工活,晚上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日子真是越过越好。”行走在草堰镇田间地野,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群众类似的感慨。今年以来,草堰镇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因村制宜、集聚要素、统筹推进,产业全面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该镇聚焦组织保障,用旗帜引领奋进之路。固本强基,精准“领题”。组织村组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学习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策通气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开展“六种”富民增收模式、农村养老问题等内容交流研讨,为各村“找问题、想办法”。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采取村内自主培育、外部吸纳引进、镇上统一招录等方式,新招录跟岗锻炼后备干部11名、“百名菁英”1名,今年新调整村书记3人、村组干部15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调研取经,合力“破题”。深入推进“书记工程”,广泛征求群众对于六种经济、环境提升、民生保障、文体生活等方面意见建议,汲取群众智慧,理清发展思路,一事一策分类制定解决方案,确保收集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努力把“问题清单”变成“服务清单”。党员示范,带头“解题”。持续发挥党员经纪人“联帮带”致富作用,主动上门与威尔斯、华东、富腾等玩具加工企业接洽,为竹园园聚创意、三新许霞等9个新增手工点找订单、定销路。逐步推动送餐上门服务,精准了解老人饮食特点、营养需要等个性需求,让助餐更有温度。以村组干部、农村党员为骨干,鼓励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热心群众加入养老志愿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水电维修、居家清洁、代购物品等公益服务,形成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生动局面。

走进该镇思宇家居用品公司内,工人们正在缝纫、塞绒、修理,各种可爱的玩偶成品堆在一起。该公司不仅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而且还把缝制、打理等手工活分散送到农户家中,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赚钱,每年为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三元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助力乡村“向阳而生”。

该镇聚焦产业富民,用双手托举致富梦想。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找准“小切口”,全面盘活庭院、辅房、土地等闲置资源,截至目前全镇参与“六种经济”农户5426户,占全镇农村常住人口的54.2%,形成“西渣荠菜、竹园青豆、合新洋葱、丁溪艾草、草堰冬瓜”等多村抱团谋共富、“握指成拳”促发展的喜人局面。该镇村村有特色、个个有亮点。以西渣村为样板,示范带动三渣、双河等9个村合作打造四茬轮种的“三色菜园”,首茬种植的40亩红米椒已成熟上市,亩均产量可达800斤-1000斤,保底收购价每斤2.7元。在8月底种植的“第二茬”绿荠菜已扩大至556亩,保底收购价每斤1元。合新村以千亩红皮洋葱种植基地为核心,向周边双垛等村辐射,累计带动175户农户利用家前屋后参与,可实现年户均增收380元。丁溪村动员38户群众种植食用艾草40亩,预计户均增收3000元。草堰、合新两村则充分利用串场河、通榆河两侧现有苗木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林菜”种植模式,种植冬瓜310亩。两村以土地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雇用农户65人负责日常管护,平均每人可增收600元-800元,村集体可增加经营性收入6万元左右。该镇还鼓励村企合作,丁溪、界中等村与禾丰粮油紧密合作,动员近450名农户利用家前屋后564亩土地种植禾丰免费提供的优质油菜品种“盛油66”,待油菜收获后再由禾丰粮油按高于市场价每斤0.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以梦幻迷宫生态农业园85亩白玉枇杷种植为示范,累计发展三元、成文等村农户697户种植白玉枇杷、碧根果、香椿、桃树等果树,预计每户可增收800元-1000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