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草堰镇,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它的古风古韵、古街迤逦、古桥犹在,不负“两岸人家尽枕河”的美誉。这些历史留给古镇的瑰宝,有的因重修而再放光彩,有的历经沧桑而矍铄依然。
草堰村是草堰镇集镇所在地,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除了拥有古街道、古民居、古桥,村里还有古闸、古井、古码头、古石刻和古墓,文化底蕴深厚。
龙溪古街以东的竹溪盐街,至今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竹溪盐街本着“仿古像古、修旧如旧”的原则,马头墙、红灯笼、雕花窗,构成了徽派古建筑风格的意象。沿街房屋多为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的格局。
保护“形貌”,更要存留“记忆”,草堰镇在扎实做好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同时,对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收集、整理,让闪耀于岁月深处的非遗文化,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滋养。
整个草堰镇有省、市、区级文保单位23处。2001年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草堰为“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以海盐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除了有形的文化遗产,草堰镇还拥有江苏省级非遗“张士诚传说”;盐城市级非遗“草堰木刻”;省级非遗“翔鸿”松花蛋制作技艺;市级非遗大丰中医正骨疗法;大丰区级非遗草堰胡氏黄金饰品制作技艺、草堰烙画。古盐运河东侧,2020年建成开放的草堰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向人们集中讲述这些地方非遗的魅力。草堰以串场河为水域廊道,以范公堤为陆地轴线,串联古闸、古井、古桥等水利遗址和生活遗迹,重点打造出草堰古集镇五街十八巷和丁溪“六古”(堤、闸、桥、井、河、街),真正体现出“烟火气”和“文化气”皆具的特色古镇。
让古镇“留下来”,?更要促其“活起来”,草堰镇在文旅创新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一座集文化、休闲、商业于一体的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