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调研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工作

发布日期:2023-12-03 来源: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12月2日,区委书记李志军调研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优先,统筹科学规划,突出文化内涵,推动大丰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崭新面貌。

万盈镇双福村勘探挖掘的杨树村遗址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有青釉双系罐、青釉壶、影青瓷粉盒等大量瓷片、砖砾等,今年11月经省专业团队考古发掘表明,杨树村遗址年代上限应为周代。李志军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详细询问杨树村遗址历史、规模及意义,他指出,要进一步做好杨树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深挖遗址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全面提升保护能力和水平。范公堤是古代黄海边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草堰丁溪之北自草堰正、越闸是至今苏北唯一保存完好的一段范公堤。宋代义井是区级文保单位,至今仍为周围街坊邻居日常使用。李志军实地察看范公堤大丰段遗址和宋代义井后要求,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把宝贵的历史文脉守护好、传承好。走进义井巷,麻石小径蜿蜒通幽,青砖黛瓦错落有致,李志军指出,老街区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好整体修缮,保护好历史建筑和形态风貌,切实保留历史肌理、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统筹科学规划,邀请专家实地论证,做到合理活化利用,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草堰镇朱池春老宅内的桂花树和白驹镇施耐庵纪念馆内的红花檵木分别有120年和380年历史,李志军仔细查看古树的生长状况和保护措施后指出,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要认真梳理我区古树名木的特征、生长状况等信息,坚持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建立保护档案、加强动态监测,切实守护好大自然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在刘庄镇高鹤年故居、贞节院和万寿桥等文保单位现场,李志军深入了解文物修缮保护、文物安全管理、属地责任落实等工作情况,强调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找准定位、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历史文物和名人资源,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调研中,李志军强调,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我区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要全面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要全面提升文化传承发展和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健全保护长效机制,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着力深化文旅融合,推进文物保护,打造文创产品,强化数字赋能,以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大丰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动能支撑。要构建合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格局,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物保护,让更多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公众、社会共享。

副区长陶耸参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