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成全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被省民政厅认定为“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加快建设、打造“盐年益寿·丰韵颐养”养老服务品牌……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应对老龄化趋势,聚焦“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协同推进养老事业与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养老服务新标杆。
强化政策引领,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印发《大丰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3年度全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确定“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和关键举措。出台《大丰区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丰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意见》等文件,基本构建了养老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实际需求,对现行养老服务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出台《大丰区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2023年版)》,明确老年就医、老年教育、老年能力评估等30项为老服务清单,并逐步动态增加服务内容。每季度对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进行轮训,建立人才激励褒扬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护理员、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等对象,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贴、入职奖励、特岗补助、岗位补助等4项补贴。
赋能居家养老,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建成区智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实现数据汇集、服务呼叫、工单派发、实时监管、回访考核、服务结算6大任务闭环运行,为老年人提供10大类50项上门服务。建成“智慧+监管”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可预警。深化区场联动发展,实施上海农场“屋里厢”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助力上海飞地老人原居享老,合作运营申河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增设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特色上门服务项目。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空巢独居老人“一键呼叫”装置安装工程,率先搭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景体验厅”。
做精社区养老,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环境。创新“党建+养老”“物业+养老”等社区养老模式,为社区老人养老提供市场化服务,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搭建“1+10+N”三级助餐网络,建成中央厨房1个、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25个,精心打造老年助餐服务暖心工程,积极推动“一村一长者食堂”建设,让老年人体会家门口的幸福滋味。丰华街道入选“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社区”,大中街道恒北村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规范机构养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服务流程等116项指标全面开展整治提升。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均设立标准化医务室,并纳入医保定点服务机构。区社会福利院建成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新丰镇、西团镇、大中街道敬老院建成省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均设立标准化医务室,并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健全农村养老体系,依托农村养老机构,探索开放式养老服务模式,让养老机构专业技能延伸至家庭,把送老人进养老院变成送服务到老人家。与上海徐汇、浙江台州、苏州太仓等11个省内外城市签约,着力发展“旅居式”养老。放大斗龙港康养旅游基地品牌效应,加强上海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郁金香健康养生文化中心、新丰920街坊、观海廊道等项目建设,做精中华麋鹿园、荷兰花海旅居康养线路,推动我区成为长三角生态康养首选地。
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下一步,我区将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在要素保障、改革创新、功能拓展、品质提升上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城乡统筹、政策配套、服务规范、监督有效、群众满意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银发”事业与产业,吸引更多外地人来到大丰、爱上大丰,在大丰康养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