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一种生长在溪流或水田边的植物,普普通通的菖蒲叶子,在葛桂平的手上,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最终“蝶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菖蒲画是多门艺术的结晶,它吸收了编织的“抽丝剥茧”、结构转折,蕴含着油画的光彩阴暗、色调协调,包含了国画的诗词书法、意境印章,又有浮雕的浓缩立体、古朴厚重,还具备年画的喜闻乐见、装饰吉庆以及根雕的拙中见奇、象形似物。葛桂平通过不断摸索和大胆创新,独创了菖蒲画,为剪贴画艺术领域又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为纪念麋鹿回归祖国,葛桂平精心创作了菖蒲画作品《回家》,作品经过“割、晒、刮、煮、漂、拓、熏、解、烫、组”等工序才最终完成。作品生动大气,麋鹿姿态优雅,线条肌理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历史上曾大量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数专家认为,由于过度捕猎及气候条件变化,野生麋鹿于清朝初年在野外绝迹,仅在皇家园林中圈养数百头。
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麋鹿在中国绝迹,但此前有不少外国人将麋鹿带出中国,在欧洲圈养。此后,英国人贝福特公爵收集到18头麋鹿,并在庄园内放养。1945年发展到200多头,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麋鹿种群,现在全世界的麋鹿都是它们的后裔。
经中国林业部门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1985年8月,首批返回中国故土的麋鹿被放养在北京南海子公园。1986年,39头麋鹿被从英国引进,投放在江苏盐城大丰的沿海滩涂。30多年来,重回故里的麋鹿已经完全适应了沿海滩涂湿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顺利地繁衍生息。
如今,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总头数已达6119头,其中野生种群数量达2658头,已成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最多、麋鹿基因库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