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营造良好氛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辉煌五年》专栏,全面展示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以此鼓舞全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抢抓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奋力谱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大丰篇章。
黄金海岸春潮涌,逐梦深蓝展宏图。近年来,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深入践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在向海图强中汲取澎湃动能,全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2020年,我区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标箱、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17.7%、66%、98%和24%。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港口无疑是实现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5年来,大丰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聚焦港口主业,提升港口能级,强化码头运营,加速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性国际现代物流枢纽港,建成万吨级码头19个,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7条,拥有全国最大风电装备出口基地、全国沿海第二个进口粮食海进江减载口岸、全省唯一的进口木材产业基地,将大丰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年10月,盐城港控股集团与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大丰港正式入列全市港口一体化的组团,预计“十四五”末,大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亿吨、100万标箱。作为盐城港大丰港区唯一一条支线航线,“沪盐通”自2016年开通以来,从最初的每周一班,增至现在的一周四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去年“沪盐通”专线运输集装箱9万多标箱。
放眼东北亚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我区坚持“四向发力”,以大丰港为门户东向出海联通日韩欧美,突出对韩合作,融入东北亚区域循环;以盐通高铁为纽带南向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以内河航道、铁路支线为跳板西向联通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以盐丰快速通道为链接北向大市区,建好副城、副中心,促进开放沿海与接轨上海联动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飞地经济示范区。
从由海而生到向海而兴,5年来,我区聚焦绿色发展“定盘星”,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实现了沿海发展“全新一跃”。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我区坚持走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之路,链式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日渐成型,风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开票销售分别占到盐城四分之一、三分之一,阿特斯、正泰、天合3家国内光伏行业前十强企业先后落户,金风16兆瓦海上风电传动实验室列入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中汽研汽车试验场亚洲最大、全球领先,创新策源地功能加速显现,南玻光伏玻璃、龙马汽车零部件2个投资百亿元项目签约落户。预计今年全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票销售超360亿元,占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30%以上。
对标“千亿园区、亿吨大港”,我区充分发挥全市开放沿海桥头堡优势,依托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和省化工园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抢抓金光、中化两个世界500强企业重组并购项目落地的契机,以金光博汇、安道麦辉丰、联鑫3个百亿技改扩能项目为示范,做强高端造纸、精细化工、绿色冶金等三大临港产业,为沿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身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鹿王争霸,听鹿鸣呦呦;步入世界暗夜保护地野鹿荡,仰望浩瀚星空,畅想星月神话……黄金海岸,“贵”在生态。我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扛起保护黄海湿地世遗责任担当,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筑牢沿海绿色屏障,同时通过旅游公路串点成线、组团发展,不断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倾力打造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岸线。
立足盐丰一体化,我区一方面加强与大市区主副联动、一体发展,另一方面对标市委提出的“每个县域建设一个副中心,形成一主一副、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要求,把港城作为大丰的副中心,围绕港口港区港产港城一体化,从紧从细完善规划,为港口港区港产提供配套,整合联动半岛酒店、海洋世界、大丰港动物园等资源,梯度推进日月湖周边市场化开发,加大绿化补植力度,打造具有海滨风貌特色的绿色港城,力争“十四五”建成区面积超1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