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继日,这里是新四军的被服厂

发布日期:2021-06-08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上世纪,大丰境内的地方国营淮南纱厂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厂。解放前夕,该厂作为新四军军需棉被制服的定点供应兵工厂,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大丰人民的心目中,淮南纱厂俨然就是苏北的“南泥湾”。

1944年5月,上海商人蔡茂林等12人,集资5.6亿元(伪币),在台北县(大丰当时的称谓)新丰镇创办淮南纺织工业社。开办时有细纱机3台,纱锭1164枚,职工156人。之后,伪旅长谷振之投股该厂。1945年9月13日,新四军苏中部队一举解放了大中集和新丰镇。苏中区党委作出决定,民主政府接管伪旅长谷振之在新丰镇的淮南纺织工业社的逆产,将其改名为淮南纱厂,成为苏中新四军唯一的纺织军工厂。

该厂是当时苏中解放区最大的机械化纺纱织布厂,因此台北便成为苏中新四军军用纱布的主要供给地。为了恢复和扩大生产,苏中军区供给部先后派胡敏任指导员,茅琮任厂长。胡敏到厂后,认真宣传执行党中央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广泛接触蔡茂林等资方人士和一般职员,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她还办起工人夜校,亲自担任教员,组织工人学政治、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在工人队伍中培养先进分子,先后发展多名党员。1946年6月,淮南纱厂党支部正式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大家有序组织生产、开展革命斗争,为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1946年春,淮南纱厂接受苏中部队的军需任务,专门纺织制作军服的细布和药用纱布等。厂内新添布机14台,每月为苏中部队提供纱织毛巾30件和细布1000匹。此时正值敌我军事拉锯时期,该厂经常遭到敌人的骚扰,虎视眈眈的敌机经常在厂区上空盘旋窥探,工人们一听到警报便立即疏散,警报解除,又迅速回到车间劳动。有时敌机在厂房上空疯狂扫射,瓦砾和弹壳就掉在布机上。到了晚上,为了防止暴露,工人就用黑布把窗户遮严再生产。工人们还在距厂10里路左右的地方布下流动岗哨,一旦发现敌人向新丰方向出动,就立即向厂里通报。尽管紧张的工作节奏和时刻面临生命危险的威胁令人身心俱疲,但大家并没有放弃乐观和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友爱,坚守岗位,生产热情十分高昂。

革命战争形势异常紧张,党和政府却始终牵挂着该厂的生产和工人的生活情况。1946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厂里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忙生产,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在台北县县长黄亚成的陪同下,来到生产车间视察。由于保密关系,粟裕没有公开身份。他边走边和工人们打招呼,亲切地对大家说:“工人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厂对革命贡献很大啊,所织的细布我们部队团以上干部才能穿到。”他勉励大家继续努力,支持解放战争。当晚,军务繁忙的粟裕又赶回前线指挥打仗。几天后,大家得知那天来的是粟裕司令员,个个都激动不已,热情高涨的工人拼命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记录。

1946年11月底至12月,国民党军队从东台沿途北犯。当时新丰镇还没有被占领,因此全厂上下齐动员,一方面作斗争部署,积极做好迎敌准备,另一方面对生产和人事作出妥善安排,暂时撤离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工厂则由地下党组织领导坚持生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想尽办法,用布将门窗遮掩严实,开夜工、加班次,以认真严谨的工作热忱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超额完成了供应任务。为躲避敌人的耳目,工厂将少部分纱、布供应市场,而更多的成品则用小船运到联络点,再转运至我军后勤部门。新丰镇被敌人占领后,谷振之的儿子谷东升带了一帮反动军队从南通来到新丰,企图强行将工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搬走。危急关头,地下党组织把全体工人组成护厂队,并推举郁文、鲁春瑾为代表,以要生活、保“饭碗”的名义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说理”斗争。面对敌人的屠刀,工人们牢记粟裕司令员对淮南纱厂寄予的厚望,每个人都充满斗志。在谈判室内,敌人强迫负责人邬桂林交出工厂家底。邬桂林毫不畏惧,绝不松口。敌人恼羞成怒,将其毒打一顿。地下党员组织工人一起高呼口号,抗议敌人对工人吊打迫害,强烈要求释放邬桂林,工人、群众的吼声震天动地,害怕的敌人只得将其释放。之后,敌人几次企图强行冲进工厂,大家手拿铁锤、扳钳、木棍,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挡住了敌人的刺刀、粉碎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双方对峙了一整天,最后,敌人抢走了一些东西便仓皇撤离。不放心的工人们继续坚守阵地,保护厂房、机器直至天明……

1951年1月,从硝烟中走过来的淮南纱厂进行了清产核资,并全面恢复生产。如今,虽然风云激荡的岁月已经远去,但该厂工人“团结奋斗,永攀高峰”的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开启新征程。

地方国营淮南纱厂

织布车间意大利剑杆织机

1944年建成的淮南纱厂原厂房

解放战争时期,纺纱中的梳棉机器设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