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新丰镇60多岁的农民陈银才感到格外暖和。看着家门口的荷兰花海人流不断,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那里,有他新的工作岗位——花卉管护,每月3000元。
洗脚不离田,开启新生活。陈银才变得善谈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还有更好的日子在后面呢!”在卯酉大地,一条农旅融合之路,不仅让“陈银才们”幸福感倍增,也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融入新元素,田园变公园
从家出门500步,便是荷兰花海花卉苗木基地,陈银才就在那儿上班,“花海建设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
“虽说种庄稼不行,但原始田园风光还是挺好的。”陈银才介绍,新丰曾是民族实业家张謇聘请荷兰水利专家规划水利、废灶兴垦的地方。“当年规划的条排水系,至今仍在发挥作用。”2012年初,依托原生态的沟渠、涵闸、老树,该镇邀请专家进行深度规划,融入风车、奶牛、郁金香等新的元素,全面启动了荷兰花海建设。
开始规模很小,只有二三百亩郁金香,配套的也只有一个小木屋,一个栈道。但是,美丽的郁金香很快吸引了关注的目光,各地游客蜂拥而至。该镇顺势而为,逐年扩大景区规模;2013年拓展种植面积,年底建花市,2015年建成文化中心、荷兰风情街。到目前,花海核心景区占地3000亩,形成种植郁金香近300个品种、3000万株的规模,成为国内单体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形态最美、业态最全的郁金香第一花海,“田园”华丽转身成“公园”。眼下,金丝楠木馆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建设。
融入新业态,产品变商品
李福泉是大中镇恒北村人。作为一名“资深”果农,他感慨,如今果树种植和从前再也不是一回事了。
除了发展观光游,吸引游客现场采摘,该村还依托连片果园发展了一个新项目,叫“永不分梨”——将刚长出来的梨果装进瓶子里,再将瓶子绑定到树上。这样一来,这只梨就会完全在瓶子里生长。等到梨子成熟以后,再把梨子和瓶子一起摘下来送到酒厂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早酥梨酒,在全国是首创。
李福泉介绍:“这样的方式产梨酒,酒香与梨香混合,口感独特。放上个五年十年,口感更清香。”去年,该村“长”出1000瓶早酥梨酒,受到市场追捧。“900毫升一瓶的早酥梨酒,市场价卖到了400多元。一只套瓶梨,村民可以得10元。如果是正常出售,按每斤1.5元算,半斤大的梨大约只赚0.8元。同样是种梨,收入差别太大了。”让村民开心的是,在套瓶的早酥梨树上,其他的果子也照样长、照样卖,不受影响。除了梨,村里1500亩柿树的卖法也新奇。每年夏天,村民会将柿叶出口日本做寿司。在村民眼中,生态恒北到处是宝,每棵树、每朵花都有做不完的富民文章。
融入新模式,园区变景区
万盈镇益民村村民单文贵原先种了10多亩棉花地。而今土地流转给镇村,成了万丰绿茵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一部分。
高效是现代农业园的鲜明特征。康庄农业、湿地农业、盛知林科技等“农字头”企业先后入驻园区,以新技术、新产品迅速抢占市场高地。湿地农业种植精品葡萄,通过先进肥水技术的运用,亩产达到1250公斤,初上市时,每公斤可以卖50元,到了尾市也有六七元。一亩地种出了过去10亩地的效益。
新的经营模式推动着园区向景区嬗变。万丰绿茵以市场化手段建设了万盈墩、盐课司署等特色景观,增强园区文化内涵。一家“农字头”企业还投资数亿元,配套建设樱花大道、垂钓中心、俄罗斯风情木屋别墅区等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前不久,刚刚开放的垂钓中心就承办了第二届“华东钓王赛”,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垂钓高手云集园区,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前来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