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花海的供给侧改革路径》系列报道之三 和谐共享的生命力

发布日期:2016-04-22 浏览次数: [字体: ]

    对于荷兰花海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年最忙的时候。但很意外,大家都感到“还不错”。“去年是花海旅游大爆发的头一年,说实话有些措手不及。但今年我们及时做好预案,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勇说,花海致力于打造精品,追求精致,讲究精美,从数量型走向质量型。而精品就是有效供给,精致就是供给水平,精美就是引导消费。
    荷兰花海的每一个小节点都是精品。来自羊角村的荷兰人将荷兰闲适的生活带到了大丰荷兰花海,陆地上整齐地排列着棋盘一样的水道,花海绿色羊角村餐厅与风车、圣劳伦斯中心遥遥呼应。坐在羊角村餐厅的室内,沐浴着下午的阳光,品尝荷兰老板娘亲手烹制的荷兰美食,坐在餐厅内观赏窗外的郁金香,别有一番闲趣。哥特式风格的圣劳伦斯中心坐落在荷兰花海静谧的一角,与花海隔水相望。阿姆斯特丹顶级交响乐团曾在此举办音乐会。这样的花海怎不令人沉醉?荷兰花海天生就有“国际范”。“我们要促成‘国际范’与本地特色融合共生。在绚烂的花海构筑国际化的文明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从游客为主向主客共享的转变。” 潘勇说,我们不能为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而是从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创景区出发,让居住者、使用者以及外来游客,都同等地享受花海的风光和便利。
    花市门口的广场上有一个舞台,经常会进行各种演出。舞台下方露天摆放着不少供游客歇息的长条凳。上海游客李敏然上周日早早就来到花海游玩,看到凳子打算坐下歇会儿。“我想昨天才下过雨,凳子上肯定不干净。就拿了纸巾出来擦。” 李敏然说,“哎呦不得了,这里真的老清爽了。擦过凳子纸巾都还白白的。”而更让李敏然惊讶的是,她到垃圾桶旁丢纸巾,发现连垃圾桶边缘都干干净净。这些小细节让有些“小洁癖”的李敏然非常满意。在旅途中,游客的“负面感受”来源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游客满意度的结构组成,不仅仅反映在对景点景区的感官与评价,旅游全过程都有可能成为满意度的决定性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满意度的高低。全域旅游时代对“游客”的定义也不是只有在景点里,这个身份融入产业链的时间“线条”中,而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概念。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花海力争做到“面面俱到”,面面精致。
    到荷兰花海旅行,现在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更广区域内的一个流行语。而对于大丰的老百姓来说,也真正感受到了花海的辐射力。周边百姓在花海内就业,商家把店铺搬到花海……荷兰花海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导着消费趋势。而花海实实在在的、铺天盖地的“百姓经济”也真正让旅游成为主客共享的产业。在城区开沙拉店的王若冰今年在花海门口开起了代售点。“好多人都说,在旅游门口要卖那些便宜简单的快餐,你的沙拉嫌洋气,估计卖不动。” 王若冰说她不这么看,“荷兰花海本身就是个很洋气的景区,与我的沙拉很配。能欣赏得了花海之美的人,肯定也能接受我的沙拉。我觉得花海的游客有这个消费层次。”果然,从旅游季开幕以来,王若冰的“沙拉工作室”每天都很忙,加班加点都来不及卖。让本地的各种要素激活,居民和谐分享“产业红利”,使本地居民融入旅游全要素中,主动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将旅游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一部分利润转化到当地居民身上。简单地说,就是游客玩得开心,居民赚得高兴。这是记者在荷兰花海感受到的蓬勃动力。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