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护航”生态美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秋高气爽,漫步我区,只见道路旁栾树五彩缤纷,村庄里花草相映,滨海湿地上碱蓬、芦苇随风摇曳——这生机勃勃的生态图景,正是全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筑牢生态屏障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我区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围绕国土绿化、资源保护、互花米草治理等重点任务精准发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植绿增绿:让城乡遍披“生态装”]

“荒地变绿地,村口添新景,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草堰镇西渣村村民看着家门口的绿化景观,满脸自豪。我区坚持“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深挖荒地、盐碱地、沟渠路堤等空间潜力,高质量完成国土绿化任务:新造林4208亩、四旁植树30.45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58万亩,分别超额完成计划22%、1.5%、2.3%,生态绿量持续提升。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我区绿美村庄建设马不停蹄。草庙镇东灶村四组充分利用群众家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周围等非耕地,开展村庄绿化建设,打造绿美人居环境,成功创建绿美村庄,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南阳镇诚心村五组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优质果树为主,路边、河边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栽种树木达到四季常绿、错落布置、树花并重的效果,现村内森林覆盖率达45%。

我区以生态筑基绘绿卷,在系统治理中厚植绿美底色。秉持“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原则,利用道路河流沿线、庭院宅旁、拆违撂荒地块推进绿化,新建草堰镇西渣村五号庄点、白驹镇民窑村八组2个绿美村庄,改造提升南阳镇诚心村五组、草庙镇东灶村四组2个绿美村庄,栽植各类苗木2万余株,并按标准给予补助,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绿意”。我区还优化树种结构,栽植榉树、栾树等珍贵彩色树种912亩,在林场、农场实施退化林和低效林修复改造2000亩;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新增4株三级古树,并对2株受损二级古树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让“绿色遗产”焕发新生。

[严管严守:筑牢森林“防护盾”]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区林木覆盖面积达77.95万亩,林木覆盖率22.06%,较“十四五”期初提升0.62个百分点,2096亩国家级公益林、41941亩省级公益林守护着区域生态安全。这份“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区全方位的森林资源保护举措。

森林防火不松懈。我区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在大丰林场实现高空防火视频监控全覆盖,新建完善防火通道9811米,增设祭祀集中焚烧炉2座、警示标牌800多块,清明节前发送防火提示短信40万条,通过日常巡查、应急演练筑牢“防火墙”,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有害生物严防控。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简报6期,设置诱捕器57套,发放无公害药剂5365千克、生物天敌2500个,完成1.3万亩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9050亩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科学守护森林健康。执法监管不手软。以森林督查图斑为线索,完成2024年389个上级下发图斑核实,14个违法图斑全部查处整改到位;今年已查办滥伐、盗伐林木案件4起,罚款4631.5元,以严格执法守住林业资源红线。

[攻坚治理:重现湿地“原生态”]

斜风细雨中,水草丰茂的滩涂秋意渐浓,不少麋鹿在川东新闸区域或临水而立、或悠然漫步,一派静谧自然好风光。当许多游客徜徉于我区湿地美景时,生态修复的成效也在日益显现。今年,我区全面完成7.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正式进入治后管护阶段。

我区明确互花米草除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创新“刈割+旋耕+围淹”三位一体治理模式,首创“围堰隔水+翻耕筑垄”干法方案,提前1年完成全域治理。在川东闸南侧1500亩治理区,通过“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碱蓬、芦苇等本土植物已成功覆盖,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与此同时,我区还建立互花米草长效管护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根据生长周期和潮汐状况动态调整巡查频次,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并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为契机,开展科普普法宣传,发放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40余幅,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为珍稀野生动物营造安全栖息环境。

如今,林长制的“责任链”正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成效链”。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林长制实施,在植绿、护绿、治污、护生上持续发力,让绿色发展底色更浓,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