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新丰镇,稻浪翻滚间尽是丰收的气息。自“三秋”农业生产启动以来,全镇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秋收、秋种、秋管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如今,大豆玉米已“应收尽收”,水稻收割超两成,秋播筹备有序推进,田间地头的繁忙景象里,藏着该镇保障粮食安全的“三大密码”。
专班护航:24小时在线,拧紧生产“责任链”
“‘三秋’和秸秆双禁要两手抓,既要颗粒归仓,也要生态安全。”在该镇“三秋”生产专题会议上,镇主要领导的部署为工作定了调。镇里第一时间成立“三秋”工作专班,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农业分管负责人一线指挥,镇村干部全员参与,还创新推出“24小时值班+进度日报”制度——每天汇总收割播种数据、调度农机力量、排查安全隐患,让每一项指令都能精准传到田间。
“从水稻啥时收割,到秋播咋规划,专班全程跟着,有问题找他们准能解决。”太兴村种粮大户韦建东说。截至目前,专班已帮种植户协调解决农机调度、烘干仓储等难题30多件,为“三秋”生产筑起了坚实的“组织屏障”。
农机发力:5500吨日烘干能力,破解“天气关”
“今年秋雨多,多亏镇里早早就提醒我们保养烘干机,我家330亩水稻收下来直接能烘干,一点不担心发霉。”仁南村种植户杨守华站在自家烘干场前,看着正常运转的设备,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深知阴雨天气对秋粮的影响,该镇农机部门早早就动了起来:提前完成371台大中型拖拉机、297台收割机的年审年检,组织农机手开展检修培训,确保农机“健康上岗”;对206台套粮食烘干机进行“拉网式”检查,还联合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社推出“代烘代储”服务,日烘干能力达5500吨,为秋粮撑起“防护伞”。
在引水村种粮大户李爱华的稻田里,十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刚收割的潮粮被迅速运往烘干机,干爽的谷粒从出料口倾泻而下,堆起一座座蓬松的粮堆。“今年农机足、烘干快,收割效率比去年提高三成。”李爱华的笑声里满是喜悦。
农技下沉:“一户一策”方案,打好秋播“丰收底”
“小麦选种得看抗病性,播种深度控制在3到5厘米,这样才能苗齐苗壮!”在仁南村的田埂上,农技员韦建军蹲在地里,手把手给种植户讲秋播技术。为了让秋播种得好,该镇组建了20余人的农技“服务小分队”,下沉到30个村(居),根据土壤墒情、茬口情况,给种植户定制“一户一策”方案,把13.2万亩小麦、1.9万亩油菜的秋播任务精准分到村、组、户、地块。
“以前种小麦全靠老经验,现在有农技员现场教,选种、施肥、防病虫害都有了‘说明书’。”刚听完培训的种植大户卞家政说。截至目前,农技小分队已开展现场指导60多次,发放技术手册2000多份,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好基础。
眼下,该镇“三秋”生产已进入关键期。接下来,该镇还将密切关注天气,优化农机调度,加强田间管理,守好农机安全、秸秆禁烧“两道防线”,全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不误农时,在这个丰收季交出“粮安新丰”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