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港区管委会,区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坚决有力控减直播稻,促进水稻稳产高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及早落实水稻育秧。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镇村、种植大户,逐层逐级抓好水稻秧池面积落实,指导做好秧池深翻整地、培肥床土等工作,备足各类育秧物资。加强硬地硬盘微喷灌育秧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利用空闲水泥场地、晒场、空置硬质路面、林下空地等资源,替代传统大田育秧。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建设高标准集中育供秧基地,因地制宜选用露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工厂化智能集中育秧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大力推广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等技术,培育适宜壮秧。立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需求,科学选用优良水稻品种,秉持“一主两辅”原则,合理明确一个当家品种,搭配1-2个辅助品种,示范1-2个新品种,重点推广南粳9108、南粳5718等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确保稻米产品的一致性。
二、强化农机装备保障。按照育秧面积和大田机插秧面积落实情况,科学制定机具配备方案,大力推广插秧机和育秧流水线,落实购置主体,组织提前订购,广泛开展机手培训,探索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和方式,确保机具正常投入作业不误农时。加强信息服务和组织协调,引导水稻插秧机械有序流动作业,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间优势互补。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育秧主体,鼓励种粮(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承担集中育供秧任务,推广代育、代插、代管等全包式或半包式服务模式,扩大机插作业服务覆盖面。
三、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区级将积极用足用好各类补贴资金,研究制定稻谷差异化补贴政策,重点补贴发展机插秧的种植主体,对采取直播方式的种植主体降低补贴标准或不予补贴。在落实好稻谷补贴的基础上,区财政对机插秧的种植主体再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集中育供秧、工厂化育苗、专业化机插服务等生产环节。区财政对新购插秧机、插秧机配套侧深施肥装置的,参照大政办发〔2023〕6号文件给予奖补。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新增土地流转用途为稻麦种植的以及流转合同到期续签的,必须采用机插秧。粮油生产贷款贴息等政策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重点向机插秧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四、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印发明白纸、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把直播稻风险、水稻机插秧优势和推广扶持政策宣传至广大种植农户。组织发动区镇农技人员和镇村干部下沉一线,跑村头、跑田头、跑地头,切实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全面认清直播稻风险隐患,自愿放弃粗放种植方式,积极营造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良好氛围。加强主体引领,将水稻种植方式纳入粮食类新型经营主体整体评价,凡使用粗放直播方式种植水稻的主体,原则上不再作为各类示范申报评选对象。
五、优化技术服务指导。区镇两级农技人员要组建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入户走访、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育秧技术培训指导,推进育秧关键技术落实,提高秧苗素质。充分利用农技耘APP、“12316”等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水稻育秧、机插、田管、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指导意见,提高水稻稳产高产技术到位率。深化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示范推广水稻智能化集中育秧、毯(钵)苗机插、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模式,展示水稻高产、超高产典型,引领区域内水稻生产平衡增产增效。
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农村局 盐城市大丰区财政局
202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