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街道创新路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发布日期:2023-11-24 来源:大丰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大中街道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谋发展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源头预防、街企共建为原则,创新工作路径,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工程升级,总结出“三个三”工作法,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等部门表彰为“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落实“三化”]

[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基础]

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创建向心力。设立非公企业党委,在园区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员活动之家,帮助完善规章制度、矛盾调处、职工权益保障等工作。为企业量身定制“企业是我家·共治促发展”“我爱企业·企业爱我”系列讲堂等活动,推动党的建设与创建同频共振、互促互融。

优化组织机构,提高创建组织力。街道党工委成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在人社部门设立三方委员会办公室。在街道、园区、社区、企业对应成立组织,形成街道、园区和村(社区)、企业、企业调解员“五位一体、各自负责、全面监控”的工作体系,落实创建主体责任,夯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基础。

深化工作机制,提升创建执行力。围绕“街道拿规划、人社管推进、非公支部引领、企业抓落实”的工作路径,明确街道工会、经济发展局、社会治理等9个部门、46个村(社区)、3个园区、1个非公党委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任务,建立联席会办制度,形成“横向互动、上下同步、企业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考核评估细则,修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认定标准,对认定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突出“三抓”]

[提高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效]

抓街企共建,拓宽预防渠道。建立街企共建机制,成立联系小组,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工作计划,开展“百名街道干部联百企”活动,深入企业“手把手”指导服务,完善规章制度。近年来共入企服务活动300多次,解决问题100件。

抓争议预警,提高预防效能。在企业设置矛盾排查“哨岗”,定期向街道反馈矛盾排查情况,通过(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标明中高风险企业,及时预警提示,加强与工会、信访、司法等单位密切配合,加大对重点行业、新业态企业的监控,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抓分类管理,提升预防针对性。对辖区内企业发生争议情况分析,通过定期对小微企业法定代表人发送提示短信、网格员定期走访等方式,提升小微企业守法经营的理念。对辖区内规上企业,引导制定落实劳动争议预防方案,健全企业内部衔接商调、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和劳务派遣等主要劳动人事争议类型,强化监测预警,分级分类建立风险台账,精准制定应对预案。

[强化“三制”]

[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合力]

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依托“街道、村(社区)、园区、企业”四级平台,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区仲裁院、街道调解中心、园区和社区调解分中心、企业调解委员会、企业调解员“五位一体、各自负责、全面监控”调解组织网络。推广使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建成连接村(社区)和工业企业的视频调节系统,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条龙”办理,将服务送到职工身边。近三年实现网上调解案件100多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案件20多件。

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制度。完善事项联商、人员联动、问题联治的纠纷处置“三联”协调机制,实现单一化解向协同联动多元化解转变。同时邀请学者、律师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智力支持。已有市级院校、专业律所、社会组织等5个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健全企业内部衔接商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引导企业和劳动者开展内部协商,实现“小事不出车间、大事不出公司”。坚持从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着手,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用工管理、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三方调解等内部管理制度。三年来企业内部协商化解争议80余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