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丰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要指标运行态势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克难求进。1-5月大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列盐城市各县(市、区)第7位。规上工业产值547.47亿元,同比增长14.7%。一是风电行业持续向好。金风科技中标165万千瓦时风电场,风电装备行业产值降幅进一步收窄,同比下降39.1%,较1-4月收窄2.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入库3家风力发电企业,1-5月实现产值6.6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二是光伏产业引领支撑。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正泰太阳能、阿特斯这4个企业当月新增产值21.85亿元,拉动当月增长21.4个百分点。
(二)投资继续保持快增。1-5月,大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5%,列盐城市第3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速9.7%;制造业投资增速2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79.9%;建安工程投资增速24.4%;工业投资增速23.0%。商品房销售面积3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 %,列盐城市第3位。
(三)规上服务业总体较好。1-5月,大丰区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2.81亿元,同比下降25.6%,剔除蓝圣、百得同比增长19.3%。核算涉及的八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86亿元,同比下降33.1,剔除蓝圣、百得同比增长29.4%,其中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速56.3%,列盐城市第1位;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速28.3%,列盐城市第4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速129.9%,列盐城市第1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1.5%,列盐城市第5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62.3%,列盐城市第11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2.5%,列盐城市第6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8.7%,列盐城市第8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27.3%,列盐城市第6位。
(四)贸易总体平稳增长。1-5月,大丰区完成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20.7%,列盐城市第7位;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18.6%,列盐城市第2位;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62亿元,同比增长16.1%,列盐城市第4位;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17.9%,列盐城市第4位。
(五)外资外贸较快增长。1-5月份,大丰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完成6123万美元,列盐城市第4位;同比增长207.5%,列盐城市第4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21亿美元,列盐城市第2位;同比增长34.1%,列盐城市第5位。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受新冠疫情和化工整治影响,1-5月,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51.4%。海力、海兴等化工企业仍处于停产整顿状态,6月影响产值近4亿元。4-6月共拉低大丰区产值增速2.1个百分点。
(二)租赁商务服务业缺口难以弥补。蓝圣、百得等企业的业务转移对规上服务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1-5月,上述两企业背同期数21.71亿元,直接拉低大丰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指标增速37.6个百分点,拉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指标增速67.4个百分点。由于两个企业的体量较大,短期内仅靠较小规模的新入库企业无法弥补。
三、对策措施
(一)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加大服务重点企业力度,推动企业满负荷运转,发挥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围绕苏政40条,力促中小企业扭负为正。围绕盐城市重点工业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确保按既定建设内容、投资总额和时间节点推进到位,力促蜂巢电池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助力大丰区工业经济增长。
(二)大力培植新增长点。1-5月,大丰区共培植规上企业77家,列盐城市第3位。但有支撑作用的规模大的企业较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需继续加大排查力度,摸清达标规上单位情况,确保达标企业应入尽入。
(三)加大联网直报组织化力度。高度重视联网直报组织化力度,落实统计、发改、工信、商务、服务业发展中心、住建等部门加强指导服务,确保联网直报数据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着力提高企业联网直报数据质量,夯实GDP核算的源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