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名单公示期满,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种业是现代农业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三农”工作精神,将种源经济上升到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主动谋划,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基地建设,实现由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迈进。2021年实现制繁种32.06万亩,其中杂交水稻制种6.86万亩、全省最多。
小种子带来好收入
金色农业公司流转的土地遍布刘庄、小海、西团、白驹、三龙、新丰、大中等镇(街道)的17个自然村。近几年,公司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抓手,通过优先为流转出土地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实现“精准扶贫”,保证他们每年可做工不少于200天、每天工资平均在100元至150元,从而确保他们每年有不低于2万元的收入。据统计,该公司共带动全区农业人口2000余人,涉及贫困户100多户。
一粒“种子”滋养着一方百姓。我区通过整合资源汇集要素,建成稳定的万亩以上规模化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8个,千亩连片规模基地30多个。常规稻麦繁种基地主要分布在驻丰农场及区属农林场圃境内,杂交制种稻基地主要分布在刘庄、三龙、新丰、草庙等镇境内。目前全区常年平均制繁种面积达25万亩,年生产种子1.5亿斤,可满足2000万亩稻田生产用种,基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
小种子催生大产业
走进丰收大地种子种苗育供基地,宽敞明亮的玻璃智能温室“科技感”十足,一株株鲜翠欲滴的蔬菜苗、色彩斑斓的草本花卉苗,孕育着最先进的种子,更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新希望。“未来这里将成为高端蔬菜种子种苗专业育供基地和全国最大草本绣球花繁育、繁种基地。”丰收大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丰收大地种子种苗育供基地拥有2万平方米玻璃智能温室、5万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联栋温室,配备现代化自动播种流水线和催芽室,年产果蔬苗1.19亿株,草本花卉苗1000万株。
龙头企业带动种业发展蝶变。我区按照“建基地、引龙头、调结构、育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持续在研发、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上培育“龙头”,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研发生产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公司,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目前,金色农业公司已在我区境内流转土地5万余亩,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8万亩,全年种子生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左右。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盐城市科技型企业及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稻麦种子和粮食保障供应基地,常年稻麦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荷兰花海观赏花卉种苗育供基地年产郁金香商品球1000-1300万粒,全年可向市场供应郁金香盆花500万盆。
小种子蕴藏新科技
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完成大棚日照调控、轻点鼠标掌握全天水质数据、扫描耳标就能了解牲畜的日常喂养等情况……伴随着智能化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逐步推广应用,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智慧农业”场景,如今正在我区变为现实。
种业的突破,关键靠创新。我区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制种新机制,引导科技资源、社会资本向企业流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品种选育及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为现代种业注入“智慧因子”。目前我区已有3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审定,其中水稻品种23个、小麦品种5个、玉米品种2个。与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有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每年承担国家、省级主要农作物品种预试、区试、生产试验20个以上。全区建成标准化科研育种基地1000多亩,在海南建立固定的育繁基地1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