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经济是大丰发展的短板。为剖析差距,找出对策,对大丰与东台、建湖、海安、如东的镇域经济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镇域经济薄弱环节及原因分析
1、镇域经济平均规模小。从镇均人口看,我区12个镇(含大丰街道)平均户籍人口5.28万人,在5个县(市、区)中最低,分别比东台、如东、海安、建湖少1.92万人、0.9万人、0.72万人、0.51万人;从镇均GDP看,2019年,我区镇均GDP34.45亿元,在5个县(市、区)中最低,海安、如东、东台、建湖镇均GDP分别比我区高出81.4%、57.7%、51.0%、12.1%。这其中海安、如东均没有城关镇统计在内(两市、县的城关镇均已并入开发区),如均剔除城关镇,则海安、如东的镇均GDP分别是我区的2.53倍、2.19倍,东台、建湖的镇均GDP也是我区的1.74倍、1.15倍。
2、镇域经济人均水平低。2019年,我区镇域人均GDP6.53万元,在5个县(市区)中最少,分别比海安、如东、东台、建湖低59.6%、34.7%、10.5%、2.2%。导致我区镇域经济人均规模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镇域二产经济发展滞后,我区镇域经济中人均二产增加镇仅为1.77万元/人,海安、如东人均二产增加值分别是我区的3.04倍、2.51倍,建湖、东台人均二产增加值也比我区高出42.4%、40.1%。
3、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弱。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规上企业的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后期经济发展的态势。从镇均固定资产投资看,2019年,我区镇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07亿元,在5个县(市区)中最低,仅为东台的四分之一,海安和如东的三分之一。从镇均“四上企业”数看,我区镇均“四上企业”41个,分别比海安、如东、东如、建湖少41个、24个、12个、1个。固定资产投资和“四上企业”数量的不足,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区与其他四县(市)镇域经济的差距。
4、镇域工业经济差距大。剔除城关镇外,我区镇域工业经济与其他四个县(市)存在较大差距。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9年我区该指标为26.5%,仅为海安(51.6%)、如东(50.7%)的一半,与东台(38.4%)、建湖(37.5%)也分别低11.9、10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看,2019年,大丰镇均规上工业企业19个,只有海安(55个)的三分之一,如东(38个)的二分之一,较东台25个、建湖22个也存在一定差距;从规上工业产值指标看,2019年,大丰区镇均规上工业产值14.17亿元,分别比海安、如东少36亿元、26亿元,比东台、建湖也少6.4亿元、0.76亿元;从规上企业平均产值看,大丰仅为7735万元,分别比如东、海安、东台少2856万元、1453万元、453万元,仅比建湖高754万元。
5、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反常。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剔除城关镇外)大丰3.61%,在五个县(市、区)中最高,分别是建湖、东台、海安、如东的1.33、1.56、1.82、2.0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指标反常偏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区镇域财政收入中总部经济开票部分占比高于其他四个县(市),财政不稳定性风险相对更大。
二、提振我区镇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我区镇域经济与海安、如东、东台、建湖等县(市)比,规模总量、人均水平、发展后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于镇域工业经济,结合我区镇域经济特点,建议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大镇级整合,夯实发展基础。从五县(市、区)数据对比来看,海安、如东的镇域经济明显好于东台、建湖、大丰,除海安、如东两市(县)的区域优势外,两县的镇级整合也明显好于东台、建湖、大丰,镇个数分别为如东9个镇、海安7个镇,而东台、大丰、建湖镇个数分别为13个、12个、12个,海安、如东通过镇级整合,集中资源、集聚特色,在发展特色开发区的同时,也壮大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我区通过几轮的乡镇撤并,虽然乡镇个数大幅度减少,但与海安、如东比,力度还不够,需要借助乡镇工业园区整合、乡镇与各类经济开发区整合,来集聚资源夯实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
2、发展特色产业,补齐工业短板。大丰与其他四县(市)相比,人均土地资源丰富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制约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人少地多,农民满足于农业的粗放式生产,错过了上一轮乡镇工业发展的机遇,导致我区乡镇工业大大落后于其他四县(市),并直接拉低了我区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当前,工业的发展对区位优势、产业链配套要求越来越高,加快镇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科学谋划,瞄准挂大靠强、瞄准优势产业链延长,来精准招商发展特色工业;同时,要借助农房改善的契机,通过推进农户进城入镇,既为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了空间,也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更多的产业工人。
3、做强园区经济,带动镇域发展。镇级经济的发展,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因素制约,在二三产发展方面明显不及园区。近年来,我区园区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海安、如东等地比,园区经济的规模、园区与乡镇的整合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学习借鉴海安、如东等地经验,在园区发展优势与乡镇土地等资源优势整合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发展和壮大园区经济,来带动拉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4、化减镇级债务,优化发展环境。我区镇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明显偏高,很大一方面原因是镇级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过重,导致乡镇在实体经济一时难以增收的情况下,吸收了一批所谓的总部经济(实为开票公司),看起来开票多了税收多了,实质上镇级可用财力增加有限,有些甚至债上加债,对引进的实体企业优惠措施无法兑付,在地的企业各种税费负担过重,严重损坏了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剧了镇域经济发展困难。建议要进一步理顺镇级财政收入收支关系,结合镇级实际合理靠实安排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以便乡镇能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发展实体经济。
总之,镇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方能有所成。否则,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反而会造成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给镇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