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上下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各项工作,但在经济新常态和内外需求总体疲软的大背景下,全区消费品市场呈现发展趋缓的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我区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较上年明显回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2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同期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我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共同发展,农村增速快于城镇。随着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近几年的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据统计,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4.2亿元,同比增长9.7%;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亿元,同比增长18%,高出城镇8.3个百分点。
(二)限下仍是主力,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65.4%,同比增长13.4%。虽然近几年全区加强对限上企业的培植力度,但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限上企业培植难度较大,而全区限下单位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限下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三)批发零售业发展放缓,增速明显回落。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很多限上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破产注销。一季度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9.5%,较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但市场份额仍然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1%,占据着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对消费品市场的稳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旅游消费市场活跃,发展快速。随着我区大力推行旅游兴市的战略,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如新丰镇的荷兰花海、草庙镇的麋鹿保护区、大丰港的知青馆、海洋馆等等,吸引不少外来游客,带动了我区住宿餐饮消费市场的发展。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51.1万元,增长12.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亿元,同比增长15.3%。
三、我区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网络零售额偏低。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网络消费成为当前普通百姓消费方式的新常态。1-3月份,我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654.8万元,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比重仅为2.3%。随着各地网购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一部分本地消费外流,对全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限上企业培植难度大,零售额占比偏低。2017年,全区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11.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区社消零的比重为35%。同时,截至目前新增限上企业数为0,发展后劲不足。
(三)部分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缺乏新的消费热点。近两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家电升级换代基本完成,而新的促进消费政策效应尚未显现,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大大降低,传统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消费品市场缺乏新的热点商品的带动和刺激。
四、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做好限上企业的培植工作。继续加大对各镇(区)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引导各经济主体重视限上单位的培植,重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工作,将达到限上规模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全部列入到联网直报单位名录库,确保限上企业应统尽统,尽快解决我市限上消费份额不足的问题。
(二)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发我区特色消费和品牌消费,例如我区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业,深度挖掘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节假日旅游消费,拉动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我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一体化发展。同时,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借鉴其他好的经营模式,努力开拓和发展新的消费领域。
(三)进一步加快网络零售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转变了消费者消费方式,成为引人瞩目的消费品市场发展新亮点,对传统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区应积极引导支持本地限上企业自主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销售。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在我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