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82K1308267XB/2003-00216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03-09-28
文号 大政发[2003]150号 主题分类 轻工纺织
体裁分类 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性

大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局办,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棉花市场管理,解决好今年我市棉花资零供需失衡的矛盾,整合棉花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纺织产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做好2003年度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清今年棉花市场的新形势,高度重视今年棉花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我市棉花产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是随着项目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新上了一批轧花纺织企业,目前全市有资质轧花加工企业已达2l家,加工能力近300万担。二是由于受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我市棉花产量下降近六成,预计皮棉总产45万担左右,市内棉花资源供需严重失衡。三是从宏观形势看,虽然今年全国棉花丰收,预计总产皮棉达550万吨左右,但与纺织企业用棉需求量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区域之间抢购资源、争夺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做好棉花购加销工作,对促进我市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纺织强市建设步伐,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村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请今年棉花工作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棉花市场管理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争取更多的棉花资源,使棉花这个传统优势产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为加快实现“三先”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2003年度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03年度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指针,以加快建设纺织强市、服务“三先”目标为导向,以棉农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为目的,依法治棉,搞活流通,严管加工,优化资源,促进全市棉花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棉花市场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优化的原则。坚持优棉先用。市内优质棉花资源首先满足于市内纺织企业的需要,通过市场配置、价格调节、企业订单等多种形式,优先保证市内棉花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坚持优棉优加。从棉花收购的源头做起,严把加工的各个环节,保证棉花加工质量,树立大丰棉花品牌的良好形象。坚持优棉优用。发挥规模企业的技术优势,对纤维长、品级高、色泽好的高品质棉,采取订单收购、集中收购、优价收购,不断扩大高品质棉花在我市棉花产、加、销各个环节的比例。

税赋公平的原则。坚持为棉花企业创造公平的税赋环境,对同行业严格实行税收警戒,加大对非法收购加工行为的税费稽查力度,减少财源流失。

依法治棉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棉花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和价格调控,促进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向规范、有序、高效方向发展。有关执法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禁止以罚代法、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现象的发生。

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棉花收购管理的第一位,渗透到棉花产加销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城、镇、村和消防、资源、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安全工作贯穿到棉花收购管理的始终。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切实做好今年棉花的各项工作

按照“资格准入、经营规范、税费调节、监管有力、行业自律、安全至上”的总体要求,落实棉花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

(一)规范收购行为

1、继续实行“资格十准入”的制度。棉花收购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资格。市内外棉花收购企业必须符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与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1]111号)的规定,经政府资格认定,并由市棉花市场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具备条件后,发放合格证。(2)硬件过关。有符合资格认定所规定的固定收购场所、注册资金、检测设备和专职棉花质量检验人员。(3)消防合格。安全消防条件须经市安全监督和公安消防部门验收认可。(4)依法纳税。棉花收购企业在市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并依法纳税。(5)备足资金。各棉花收购企业必须有充裕的收购资金,确保棉花收好、收了。

2、搞好设点收购。依据全市棉花资源的分布,合理划区,规范布点。对棉花收购站点的设置由企业申报,经市棉花市场管理办公室验收核准后,方可布点。各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单位必须规范自身行为,在核定的范围内定点收购棉花。任何企业不得乱设点收购,不得流动收购。

3、坚持属地管理。依照“公平竞争、合法经营”的原则,各镇对棉花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在税费征收、棉花运输等环节,严把经营资格、合法纳税和依法加工等各个关口。村组干部要做好农民棉花交售的服务工作,组织做好棉花的“四分”,对打“白条”收购、流动收购和无证收购,要及时举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

(二)严打非法加工

1、规范剥绒企业经营。对全市剥绒企业进行整顿,对剥绒企业的轧花设备,张贴封条,责令其限期拆毁。根据其经营情况,以超范围经营和偷逃税费进行处罚。对撕毁、破坏封条的,由工商部门吊销其企业经营执照。

2、打击非法轧花行为。组织联合执法,坚决取缔对仍在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的小轧花机、土打包机;对非法轧花,采取切断动力电源、治安戒免谈话和行政区域责任包干等形式,严厉打击。对情节严重,阻挠执法构成影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严管棉花加工

严格按照《棉花质量管理条例》、《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严管棉花加工。加强棉花质量源头管理,强化棉花收购网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收棉人员资格培训、审查认定。强化对棉花加工企业的质量监督,凡加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严格岗位质量规范和质量责任制,完善内外部质量管理,促进我市棉花质量再上新水平,提高大丰棉花品牌的信誉。

(四)强化安全监督

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配足配齐消防设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棉花收购加工期间的防火、防盗、防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监督工作,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五)搞好行业自律

搞好行业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配合,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防止“棉花大战”的发生。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保护市内资源,吸引市外资源。搞好棉花收购价格的协调,价格标准在一定时间内要相对稳定,并根据棉花市场行情,适时作出调整。各棉花收购企业明码标价,杜绝压级、压衣、压磅现象的发生。

(六)坚持现金结算

坚持与棉农现金结算,不打“白条”或抵算。新棉收购企业要切实防范市场风险,保持合理价位。坚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防止抬级抬价和压级压价,保持市场棉价的基本稳定。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今年棉花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强化棉花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市政府调整充实市棉花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连春同志任组长,副市长倪巍山、沈碧和、陈相凤任副组长;市经贸委、计委、工商、质监、物价、公安、供销、农业、交通、供电、人行、农发行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棉花市场管理的日常协调工作。各镇也要建立工作班子,成立相应组织,提高组织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抓好本区域内棉花市场管理工作。

2、强化部门配合。各涉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搞好棉花市场管理工作。市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棉花政策的落实、检查工作,做好组织和协调棉花市场管理工作。监察部门严肃查处违反国家棉花政策,不执行有关棉花法规的各类违纪行为。财税部门加强棉花企业的税费征管,严厉打击偷逃国家税收的行为。工商、质监部门严把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关,引导棉花收购企业按照市场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公安、消防、安监部门加强安全秩序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交通部门抓好棉花运输安全管理。农林部门抓好棉田后期管理,指导农民适时采摘,提高品级,增加收入。供电部门加强用电管理,对不符合加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电源。市棉花协会搞好行业自律,起到沟通、协调、监督作用。各收购企业严格内部消防、资金和票据管理制度,落实责任,杜绝隐患,确保棉花收购管理安全无事故。

3、严格执法督查。为强化棉花市场的执法管理,市里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由工商、质监、公安、交通、安监和供电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参加,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3518900、3818515)。同时市政府成立督查组,由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办、经贸委参加,负责棉花市场执法管理的协调和督查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良好的棉花市场秩序。

 

二00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打印 关闭
文字解读
政策文件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